怎样设计数学课堂问题_学习
怎样设计数学课堂问题
怎样设计数学课堂问题?从教学的双方来说,课堂提问对教学双方具有“双赢”的作用。从学生这方面来看,因为提问式教学设置了种种问题,与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产生矛盾,所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今天,朴新比小编给大家带来与数学有关的方法。
(1)精心设计问题,体现教学的目的性
目前,许多课堂为追求师生互动的效果,往往加大了课堂提问的密度。曾有教师说过,他每一节课的提问次数可达一百多次。我没有听过这样的课,但可以想象课堂的气氛有多么的热烈,学生反映有多么的活跃,但教师的提问是不是都能恰到好处呢?这值得我们深思。提问要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必须首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仔细推敲,总体设计。课堂教学提问不是随意的,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来进行,不能为提问而提问,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提出问题应选在知识的重点的关键之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转化处,以及容易产生矛盾或疑难之处。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所提内容应具有典型性,形式要多种多样,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中心,达不到提问应有的效果。
(2)问题难易适中,体现教学的启发性
启发性原则要求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问题,力求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设计好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也就是说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要考虑到所提出的问题与学生接受和理解程度的关系,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将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地引向求知的新角度。要考虑提问后学生各种可能的反应及应采取的对策,注意运用教学机制,针对不同情况做好应对准备。
(3)问题数量适中,既系统又科学
除了遵循启发性原则,紧扣教学目标,围绕教学重难点,正确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之外,教师对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还应在备课时精挑严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要马上指定学生回答,应稍作停顿,以便让学生对问题有所思考,并做好回答的心理准备。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课堂气氛沉闷,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小学 数学提问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提问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积极性都对学生的课堂提问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能力就应该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开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来完成课堂学习的过程,这样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才有可能将学生的提问能力激发出来。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问是思维的先导,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它能够使学生的求职欲望由潜在的表现形式转变为活跃的表现形式。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积极的课堂学习情绪来培养学生的提问兴趣,让学生勇于和乐于提出问题,做到在学中疑问,在疑问中学习,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激发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例如我们在讲除法的时候,可以引导性地提出一个问题:能够被4整除的数都有哪些?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让学生踊跃地去回答,不限定答案的数量,先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我们就将主动权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相似的问题来,并由其他的同学来进行回答。这样的教学方式我曾经在一次教学活动中使用过,效果非常好。我在讲简单几何形体的时候,我就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来做答,首先就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正方形的?问题提出的同学可以任意选定一名同学来做答,其他同学可以加以补充,回答不上来的同学要再提出另一个问题来,这使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好回答和提问的准备,这样就变相地促使学生去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在这次教学活动中,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全部包含在了提问和回答的内容之内,像课本上的“圆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内容全部有所涉及,最后我又为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为什么要将这些物体设计成这样的形状?这个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有难度的,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他们的数学能力,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消除学生提问的顾虑,鼓励学生勇于提问
在小学的数学教学阶段,即便是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但是还是有很多学生口欲言而不敢言,他们不敢开口提问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学生是比较的内向,羞于开口,而有很多同学是自尊心比较强,怕提问不合理而被其他的同学笑话。这时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障碍有所重视,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学生的这些心理障碍必须消除。
例如我有一个学生,他在数学课堂上很少发言,起初我认为他是语言组织能力不好而不敢开口,但是在经过了解之后,这个学生的语文成绩很好,语言组织能力应该是同龄学生中比较不错的,他不敢开口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的自尊心比较强,曾经有几次提出的问题都不是很合理,有几个比较淘气的男孩子就笑话他,导致他不敢开口。这时候我首先是对这个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告诉他做任何事都要敢于面对失败,自尊心是要用行动来维护的,结果这个孩子听了我的话之后就变得敢于开口提问,而且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出色,这样很多同学都对他刮目相看,他的这一举动也对很多同学形成了一种无形的鼓励和促进作用。在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的同时,我还告诉学生,要想让自己提出的问题合理,就要对学习的内容进行一个详细的了解,做好提问前的准备,做到疑有所思,思有所得,对自己提出的问题首先要有十足的把握,然后再开口讲出来。
如何设计数学课堂提问
多提“发散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按照提问的解答和性质可以把提问分成两类,一类是“敛聚性”问题,一类是“发散性”问题。“敛聚性”是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很高的“问题”,回答这类问题最普遍的心理和思维活动是“回忆”,是对已学知识的“强化记忆”。这类问题对巩固以学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但从思维层次来说,从培养创新精神、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来说,教师还必须在课堂上努力增加“发散性”问题。“发散性”问题不追求准确答案,其答案是开放的。
对学习者来说,“发散性”问题不能依赖一个事实或知识,而需要整理大量的已学知识,已有思想,设计出自己的解答方案。我们教学中所涉及的探索性问题,开放题都属于“发散型”问题的范畴,例如,在学生学习的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以及有关性质后,可设计如下问题:“从等差(等比)数列{an}出发,请你构造出尽量多的等差(等比)数列.”又如,在讲述了课本上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方法后,可进一步提问:“你能用其他方法推导此公式吗”估计会出现几种不同的证法。这对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探索能力,思维能力很有好处。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存在这样两种情形,一是教师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简单事实问一大堆问题,所问问题由于过于简单,有的只是貌似热闹的课堂气氛,但仔细分析学生除了回答“是”或“不是”外很少有积极思维,这是不可取的,这类问题的使用应有节制。还有是一些教师生怕学生受不了,把一些问题分得过于细碎,缺乏思维层次,等于把知识揉碎后喂给学生
。同样激不起学生积极思维。另一种情形是教师所提问题难度过大,超过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无法开展思维,感到无助,造成课堂的冷场。如何让提问在数学课堂中更有效?提哪些问题?在何时提出?向哪些学生提出?期望得到怎样的效果及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都要通盘设计。有些提问不一定个别回答,甚至不一定让学生做出来,关键是要起到提示、引导、过渡的作用。总之,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认知规律。
如何巧妙的设计数学课堂
精心设计,增强自信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课堂上难免产生一些疑惑或困难:包括一些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而这些正是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接受挑战的最好时机。在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些时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例如在教方程的解法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你将一个数扩大2倍后减去1再加上这个数的三分之一,得数告诉我,我能知道这个数是多少,同学们信不信?许多学生越越欲试,有的学生能一下计算出准确的结果,有的学生则需要花几分钟的时间才能得出结果,而还有的学生无从下手。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先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领悟快的同学给予表扬,没有领悟的同学给予耐心地讲解和鼓励,等他们豁然开朗再马上给予称赞,让他们也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勇敢接受挑战,认真面对困难和挫折;在教师的赞扬中,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树立起自信,培养了他们自豪、充满自信的情感。正是这些情绪反应促使他们作出更大的努力,增强学习的动力,保持持之以恒的学习劲头。
适时竞赛,增强动力
适当开展竞赛,利用多媒体设置一些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并起一些有趣的名称,如:火眼金睛、辩一辩、挑战100%、看谁算得快又准、我是小博士等等,也能较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讲概率时,我制作了转盘,让学生先猜能否得到你想要的数字,然后让一个学生来转,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明白概率的大小及游戏的公平性,并识破路边的一些骗人的把戏。
在讲找规律的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个抢数字的游戏,两个人从1数到30,每次可以数1个或2个数,谁先数到30,谁获胜?通过几轮的比赛,让大家找出规律,如果是1到50呢?1到100呢?等等,学生们都积极动脑参与,在不知不觉中把本节课的内容掌握了。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怎样设计数学课堂问题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