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怎样吸引学生兴趣_学习
小学 数学课堂怎样吸引学生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怎样吸引学生兴趣?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使他们喜欢这种场所,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兴趣。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与数学有关的方法。
激活知识积淀,促进自主探究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和简单地传递、复制书本知识,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学习内容。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了学习新知识,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具备先前的知识并不意味一定能学到、学好新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首先让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计算公式是怎样得到的?思考能否把圆也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评价统一,补充完善各组的思维方法。整个活动过程,通过教师激活学生的知识积淀,面对新问题自然而然地利用先前经验进行真实的认识过程,亲自体验到前后经验的对比和变化历程,心灵产生深深地震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收获。因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形成一种依靠已有的知识储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已学的知识中独立获取新知识,得到新经验,产生新创造。
丰富情感体验,形成积极态度
在课堂学习中,如果缺乏情感参与,就感觉不到情感魅力。品尝不到情感体验的学习,是不完整的学习,是缺乏灵魂与活力的学习。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数学教学使学生饱受挫折而与成功的喜悦无缘,学生也就不会喜欢,更谈不上“终身学习的愿望”了。所以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
数学教学中每一个数学概念的学习,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的分析,只有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才有可能在体验成功的愉悦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形成积极的态度。数学课堂中要使学生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用数学逻辑的精确性、数学概念和结论的确定性以及推理的规则等,使他们自觉地遵循思维规律、规范思想形式,调控自己情绪、情感发生的强度,保护健康适宜的情绪状态投入数学课堂活动中。数学知识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掌握,数学思维品质、数学能力也需要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来培养,只是教师要特别注意准确把握好训练的时机和训练形式,要讲究科学性、层次性、艺术性。
营造小学数学课堂氛围
有技巧性地提问
提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好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思索探究新知的欲望,启迪学生的思维,让每个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课堂教学效果不是通过一部分学生就看出来的,要想使每节课达到最好的效果,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样课堂才会更具有灵动性。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努力地实践着,班级回答问题的面貌得到巨大改变,学生变得积极了、大胆了、主动了,也全面了。整个课堂看起来更成功,更有灵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有指向性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探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有效性的提问必须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而且还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
例如:教学“分一分”时,教师出示了1串气球,问:“老师这儿有14只漂亮的气球,分给小朋友,每人分2个,你们说说看,可以分给几个人?”经过热烈讨论后,有的学生说,可以用圈一圈的方法,每2个圈一圈,圈7次,就可以分给7个人;有的说,可以用圆片来分,14个圆片,先拿2个分1份……这样分下去一共分了7份,所以分给了7个人;有的说,可以用减法计算,14-2=12,12-2=10,10-2=8……2-2=0,1共减了7次,正好减完,这样可以分给7个人;还有的说,用乘法口诀来算。这时,一个男孩胆怯地站起来说:“老师,我是一个一个分的。”其他小朋友都笑了,小男孩低下了头,脸红红的。教师随后说:“老师也是这样想的,能不能说说你的想法?”男孩低声地回答了问题,教师高兴地说:“你真棒,真勇敢。”教师刚说完,学生中传来了另一种声音:“老师,我也有一种方法……”
课堂交流要有实效性
数学课堂的交流互动并不是追求课堂上的热闹和欢声笑语,其灵动性应该体现在学生思维的密度和广度上。真正的数学学习离不开学生自己的思考。笔者在教学中勇于放手,不断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分析破解问题的机遇。例如:看乘法口诀表时,要求学生着重观察排列规律;教学口算时,让学生尝试不同的算法等。随着年级的增高,还要注意指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去解同一问题。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发现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课堂交流要依据教学内容,把握适当时机才能有水到渠成的效果。互动交流就是寻求互补的效果。在探究问题时,学生都有自己探索的体验,师生、生生、生本的互动都应该相时而动。例如:“解答开放题,用18厘米长的铁丝围城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围?”因答案有多个,就需要通过同桌交流,师生互动,展示各种情况下的方法。再如:“李老师和35名学生坐船游玩,每条船坐7人,至少需要几条船?”这种类型的题要让学生充分思考――计算――再思考,才能有准确的答案。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一、发挥图示、教具作用,重视直观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所以,现行通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学中运用教学绒板,进行贴示,从贴示中说明“白兔比黑兔多”、“黑兔比白兔少”、“白兔比黑兔多多少”、“黑兔比白兔少多少”等概念,之后又要学生依据“同样多”、“多多少”、“少多少”来说明图示或自己动手摆图形,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仅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类应用题的有关概念和解法,而且提高了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和爱好。
二、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这样作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所以,学习兴趣很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三、进行尝试练习,满足好奇心
小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是很强的。教师就要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采取尝试性练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由于学生通过练习,急于寻找规律,学习积极性就高涨,兴趣就大增。
四、巧妙设问,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无论在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时,还是进行新课时,或是巩固新知时,都应注意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 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和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在课堂中能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有效地消化知识和运用知识。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在吃透、研究教学内容的同时.了解学生的经验储备能力水平,兼顾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群体、个体的特点.采取分层要求,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2 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3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时。如能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巧妙地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探索生活的问题,能加深学生对学习数学价值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情感,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之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4 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即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爱好、成绩等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课堂怎样吸引学生兴趣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