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就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说法,所以呀,在我看来,当到了一个新环境时要在适应环境的范围内坚持自己,这样既可以让自己尽快适应环境,也可以保留自己的个性、特色。人是需要依靠群体生活下去的,脱离了群体,是无法生存下去的,所以需要适应环境,但是如果太过去适应环境了,就会随波逐流,失去自己,所以也要坚持自己。
就像我上高中时一直不适应环境,因为到了学校发现高中跟自己想象的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内心很是失望,一直适应不了。每次开学来学校我内心都很抗拒,所以那个时候特别依赖舍友,要是我到学校了她还没到,我心里就特别害怕。
在我差不多用了半年的时间适应了环境后,学校文理分班后,到了新的班级我又开始适应不了班里的同学,同宿舍的舍友,不能融入到她们之中,再加上自己是那种说话很直的性子,所以嘴上特别容易得罪人,导致高中没什么朋友,只跟同桌关系好一些,也使得我每个周末返校时都踩着最后的点赶到学校,因为实在是不想看到班里的同学。
上了大学之后,自己也成熟了一些,因为吃过亏,所以不想让自己再像以前一样,也慢慢收敛了自己的性子和脾气,不会不顾别人的感受,不让别人来迁就我,相反是自己去适应别人,毕竟大学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思想文化和行为习惯差异很大,尽量在自己能接受的范围内去适应环境,适应同学,所以除了因为身体比较差到了外地上大学水土不服这一点外,这一年来也算比较适应大学的。
就像自己的口味比较淡,吃不了辣跟咸,而这里的饭都偏咸一些,所以自己就会在吃饭时多喝些水,毕竟食堂不是自己的,不能让人家照着我的口味做,这样只能自己去适应环境了;就像许多年轻人都喜欢晚上熬夜玩手机白天睡懒觉,而我熬不了夜也睡不了懒觉,一到十点就开始狂打哈欠,早上六点多就自然醒了,但是她们都属于晚上不睡白天不醒的类型,我睡觉时她们还在玩手机,宿舍亮着灯,光特别亮堂,我只能戴着眼罩睡觉了,而不是说跟他们一样熬夜到十二点,这样也算自己适应她们的同时也保持着自律,早睡早起坚持自我。
在我看来,这两者都很重要,要自己掌握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在该适应环境的地方适应环境,在该坚持自我的地方坚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