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的探疑技巧_学习
小学 数学课堂的探疑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的探疑技巧:在数学中问题无处不在,注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疑,把握有效的设疑时机,采用合理的设疑方法,讲究设疑技巧,可以使教学更精当,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树立问题意识,激发问题热情,让学生想问
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学问不是学答,学答不是学问。”所谓学问,关键就在于“问”,所以,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心脏,学习始于提问,没有问题就不会有思考与探索,只有学会提问题才能进行更好的学习。教师应该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期望,期望学生多多提出问题,只有勤学好问的学生才是出色的学生。教师的期望作用是巨大的。适时地对学生提出期望,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强化,学生将会受到极大的鼓舞,受爱表现的心理特征驱使,就会慢慢地与老师的期望相符,变得“想问”。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要着力使学生从小培养问题意识,实现从“要我问”到“我想问”的思想转变。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敢于怀疑、攀登数学高峰的事迹,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提到的我国伟大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刻苦学习、敢于质疑的例子,引导学生去阅读、学习伟人的探索精神;另一方面,可以从学生的理想出发,让学生了解实现梦想的第一步就是要善于去发现问题,若在学习中没有求知欲,懒于去思考、探索,就很难实现今后的梦想。如此一来,促使小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从而自主地去培养其问题意识。
针对学生心理,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敢问
心理学研究发现,只有在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敢于真正表现自我,敢说、敢做、敢表达,潜能得到创造性发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就要做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等表达给学生留下平等、亲切、友好的印象,对于学生的提问,要予以恰当的评价,并及时给予鼓励或奖励等,激发学生提问的动力。
有些学生怕同学笑话或老师批评,对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不能及时质疑。课堂教学中可以实行“质疑奖星制”,教师可在教学中适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疑惑,对敢于提出疑问的学生奖励“敢于质疑星”。
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让学生计算54-54÷3的题目,学生刚接触四则混合运算时计算容易出错,很多学生会这样计算:54-54÷3=0÷3=0。当然也会有学生正确计算,得出54-54÷3=54-18=36。教师适时设问:看了这两种计算方法,你有何想法?此时放手让学生去质疑,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我感觉这两种算法都有道理,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的?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讨论交流释疑解惑,对做对题目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做错的孩子们了解计算顺序这一信息的重要性,对质疑的学生及时予以奖励。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疑
一、激“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 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教师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激疑:“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一“石”激“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石子有长度,有的说因为有宽度,还有的说因为有厚度、有面积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教师看准火候儿,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二、巧“问”
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我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的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随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得也很深刻。
三、示“错”
教学时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方法和结论,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和悬念,进而引导学生找出致误原因,克服思维定势。如我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出示了一道容易出错的复习题:36-36÷3。许多学生的计算步骤如下:36-36÷3=0÷3=0。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强信息“36-36”削弱了计算顺序这一信息,造成了计算的差错。而只有个别学生的计算步骤是:36-36÷3=36-12=24。出现这两种情况,正在我的意料之中。我顺水推舟,把这两种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这两种计算哪种正确。顿时,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第一种解答正确,有的说第二种解答正确。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我顺势引入新课:“到底哪种解答方法正确呢?我们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后,就知道答案了。”接着开始讲授新课,教学效果很好。实践证明,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容易做错的题目,展示错误,造成“悬念”,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小学数学课堂设疑策略
于难点重点处设疑
为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应引导学生把握教学重点,化解知识难点,排除有关疑点. 因此,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思维凝聚在教材的重点上,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巧妙设疑是帮助学生抓住重难点和理解重难点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出示两组题:(1)1.6 ÷ 0.25,15 ÷ 0.15;(2)10 ÷ 3,14.2 ÷ 22. 学生很快计算出第一组题的得数,但在计算第二组题时,学生发现怎么除也除不完. “怎么办”,“如何写出商呢.”
又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出示了一道容易出错的复习题:36 – 36 ÷ 3. 许多学生的计算步骤如下:36 – 36 ÷ 3 = 0 ÷ 3 = 0. 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强信息“36 – 36”削弱了计算顺序这一信息,造成了计算的差错. 而只有个别学生的计算步骤是:36 – 36 ÷ 3 = 36 – 12 = 24. 出现这两种情况,正在我的意料之中. 我顺水推舟,把这两种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这两种计算哪种正确. 顿时,学生议论纷纷.
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处. 这样以“难点”造成“悬念”,使学生在学习循环小数时心中始终有个目标,激发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于无疑之地设疑
教师不仅要在关键处设疑,更要善于在看似十分简单、没有问题的地方找出问题来. 学生往往因粗枝大叶或未发现什么问题而表现出漫不经心,思维处于低谷状态. 这时,教师应投石激浪,做“无疑”工作. 巧妙设疑会再次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促进他们进一步积极思考.
例如,在学习了分数应用题后出示两个条件:男同学20人,女同学16人,让学生根据所给条件自己提出问题,并且解答. 由此可以提出很多不同的问题:(1)男同学是女同学的几倍?(2)女同学是男同学的几分之几?(3)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几分之几?(4)女同学比男同学少几分之几?(5)男同学比女同学多百分之几?……这样的变换使学生再度陷入问题的探索之中,而且这种设疑,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学生思维潜力的发挥起到了创景设情的作用.
“于无疑处设疑,方是进矣”. 此处设疑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实施了分层次教学,体现了“人人成功”的教学观,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扩散思维,并提高了创造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设疑艺术
精确提问
问不在多,而在精。教学中适当地选择、布置提出好的新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重力,唤起好胜心和创造力,是创设悬念的有效方法。如在教学“圆的熟悉”时,我提出如下新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假如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
那么:“假如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摘要:“不行,没法骑”。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新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预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之有绷,而且这样得到的结论,理解深刻、记舷牢固。
制造错误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同的变化,丢三落四,或解完一道题后不检查、不思考。故在学生易出错之处,让学生去尝试,去“碰壁”和“跌跤”,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如我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出示了一道容易出错的复习题:45-45-3。许多学生的计算步骤如下:45-45÷3=0÷3=0。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是因为强信息“45―45”削弱了计算顺序这一信息,造成了计算的差错。而只有个别学生的计算步骤是:45―45÷3=45―15=30。出现这两种情况,正在我的意料之中。我顺水推舟,把这两种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这两种计算哪种正确。顿时,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第一种解答正确,有的说第二种解答正确。学生们个个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我顺势引入新课:“到底哪种解答方法正确呢?我们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后,就知道答案了。”接着开始讲授新课,教学效果很好。实践证明,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容易做错的题目,展示错误,造成“悬念”,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课堂的探疑技巧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