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中提问的技巧_学习
小学 数学课中提问的技巧
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诚心诚意的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数学课中提问的技巧。
教学提问是教师通过最初的提问引导出学生最初的反应和回答,再通过相应的对话和交流,引出教师希望得到的答案,并对学生回答予以分析和评价,教学提问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利用已获得的信息,主动地开展联想,积极思维,获得教与学的反馈信息。同时通过师生之间对话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很多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提问缺乏研究和探索,使教学提问流于形式,表面上看有问有答,实际上提问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学习潜能的挖掘和开发作用不大。具体表现为:粗效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回答,这种看似活跃的教学气氛,实质上是在为教师的教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出发,教师亟待对自身的教学提问的原则和方法加以研究。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师生互动流于形式,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剥夺了大部分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把教学过程当作单向传递信息的过程,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事实上,只有学生在自己亲身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到的东西才是难以忘怀的东西,只有经过学生自主建构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学生长久支配的知识,只有经过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才能真正理解和巩固,才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及全面提高素质的重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深入钻研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优化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分析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也要因人而异
课堂提问涉及面要广,要合理分配被问的学生对象,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可以获取知识营养,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使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提问也要因人而异,因人施问,对特长生要合理提高难度,同时也要提一些简单一点的问题,让学困生也获得成功,消除学困生回答问题的害怕心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而如果提出的问题范围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和耐心,很难将学生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泛味,并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学生掌握不到知识点。此时采用递进式提问,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推进,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拓宽思路,抓住本质。这样不但能顾及所有学生知识信息的落差,而且能展示教师思维的全过程,给学生一顿思维的大餐,师生之间产生共鸣。采用思维发散式提问,又能促使学生多重角度思考问题,在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思维深广度的训练,培养创造性精神。
精心预设,设计富有梯度的问题
为了调动班级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他们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必须有梯度。例如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直线AN,MC交于点E,直线BM,CN交于点F,求证:△CEF是等边三角形。
在讲解这道题时首先要明白学生在很短时间内解决这道题有困难,如果不降低难度,许多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因此可以提问:由题目中已知条件能证出哪两个三角形全等?当学生回答出能证△ACN≌△MCB后,接着问能否证出△MCF≌△ACE,再问能否证出△CEF为等边三角形。这样给学生的思维搭上阶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自己的收获,这样就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动脑,精神始终处于兴奋激昂的状态,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提问的设计策略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1.根据知识结构,复习提问要有铺垫
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直接影响到新知识的学习。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看,能引起兴趣的东西,往往是既不完全生疏,也不完全熟悉的东西,完全生疏的东西使人难以提神,完全熟悉的东西使人疲劳,兴趣常常是由那些和已知事物相连的新东西引起来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启发、点拨、引导学生通过已学习过的知识和掌握的生活经验,探索新知识,对所提出的问题应由浅入深,由旧知引入新知,引起学生的回忆和再认识,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完全陌生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适合儿童特征,导入提问要有激趣
小学生不仅天性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而且大多喜欢表现自己。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特征,新课导入提问要富有吸引力,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认知注意力,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研究的新问题上来。如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在导入新课时我设计了如下情境,提问:你能提出一个被3整除的数吗?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当学生举例123时,教师可以引导说:其实能被3整除的数很多,如:132,213,231,321,312等,这些数都能被3整除。学生顿时感到惊讶,纷纷提问:“为什么老师看到123能被3整除,马上就知道132,213,231,321,312也能被3整除呢?”,“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吗?”,“能否像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样,根据个位来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情绪高涨,而且诱发学生进入一个发现问题,想解决问题的情境,为系统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很快进入新的学习情境。
3.综合学习内容,总结提问要有归结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总结才能有提高。总结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要将整堂课的主要内容高度浓缩、归纳概括,给学生以精要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总结提问通常可以用师生合作的方式给一节课划上“句号”,学生自由发言,气氛民主活跃,思维积极主动,教师可以激励学生继续学习,使学生感到学无止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教学“乘法的初步知识”,可以通过下列提问进行总结:“这节课学的是什么?”、“什么样的加法才能用乘法计算?”、“乘号前面的数应写什么数?后面呢?”、“为什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要用乘法计算?”等等,这样的提问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数学课堂注重提问方法
1、把握好“时间距离”。
一节成功的数学课不是“只讲不问”或“只问不讲”,而要精讲巧问,处理好提问节奏,安排提问时间给学生思考,让学生和问题进行零距离接触,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透。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将半圆分成若干个相等小扇形,然后剪开,重新拼合,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老师随即设计两个问题:①请大家认真观察拼成的近似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圆形有哪些联系?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学生通过思考得出:“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圆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原来圆的半径。”教师随即肯定学生的答案。②随后老师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根据上面的发现,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那么圆的面积又该如何计算?”学生明确了两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推理,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把握好“空间距离”。
课堂上的空间距离就是在提问时,师生之间有恰当的近距离,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教师很亲切。如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认真倾听学生见解,或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教师所提问题范围不能过于空洞,更不能过于狭窄,既不能让学生觉得无从下手,也不能太“露白”,让学生不加思索即可回答,失去提问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心中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在他们的知识最近“掌控区”提问,对浅问题从较隐蔽的角度提问,拉开问题与学生的距离,留给学生思索的余地,对难问题则需要大题小问,难题浅问,通过问题分解来缩短学生与问题的空间距离。
3、把握好“心理距离”。
首先,拉近师生之间心理距离。老师在提问时语气可以平缓一些、和蔼一点,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再回答,如果学生回答有误,不要责备,更不能讽刺挖苦;如果学生暂时回答不上来,教师要多加鼓励。只有学生保持轻松心理状态,思维才活跃,才能取得满意的回答。其次,教师要控制好学生和问题之间心理距离。好的问题既有挑战性,又是大多数学生经过思维努力后能够解决的。再次,好的问题不但具有开放性,还要兼顾差异性。开放性即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多样性;差异性即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调动已有知识经验作出个性化解答,让每一个学生都进行深入思考。最后,在激励学生回答问题方面,无论学生回答对或错,要做到及时而又恰当的鼓励性的课堂评价,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需求,能够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课中提问的技巧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