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上的提问技巧_学习
小学 一年级数学课上的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法的一种,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应从问题设计目标、提问表述、学生已有认知、心理水平和思维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上的提问技巧。
提问要抓住关键
所谓关键,是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的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出,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容易突破。例如: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是教学的重难点,在帮助学生理解简单分数几分之一的具体含义、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时可以这样问:出示一个月饼涂,让小红和小明分着吃,两人都很谦让,师:你们说他们怎样分才公平?生:平均分。演示平均分成两块。师:怎样才知道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了两块?再演示把两个半块恢复成一个饼再平均分,小红和小明每人得了半块月饼的过程。师问:这半个月饼是几份中的几份?(闪烁半个月饼)我们就说它是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用1/2表示?另外半个月饼是多少呢?(闪烁另外半个月饼。)生:也是这块月饼的1/2。师:你是怎样想的?生:这半块月饼是两份中的一份。师:从刚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什么?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这样一系列的提问,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平均分”、“简单分数几分之一”的理解,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只有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思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提问要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例如在三年级下册教学数学广角――生活中的数学时,活动之一:师问:用三张数字卡片3、7、9摆出不同的三位数,能摆几个?动手摆一摆。(学生动手摆一摆。)生:能摆6个。师:为什么这三张卡片能摆出6个不同的三位数?生:因为卡片上的数字不同,每一个数字与其它两个数字可以组成两个不同的三位数。
师:说说看都组成了哪些数?生:379、397、739、793、937、973。师:同学们真行!如果是换成3、0、9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三位数?立即有学生回答,生A:6个。生B:4个。师:为什么是6个?为什么是4个?动手摆一摆。(学生摆一摆后,)师:现在请摆得4个的同学把你摆的数字读给我们听。生:309、390、903、930。师:请刚才认为可以摆6个数的同学把你摆的数字读给我们听。生:只能摆4个数字。师:为什么?你有什么发现?生:0不能放在百位上。师:0为什么不能放在百位上?生:因为这里的百位是最高位,0不能放在最高位。师:0为什么不能放在最高位?通过以上的教学提问设计,学生在不停的思考和实践中学习,既弄清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
数学课堂提问分析
适时鼓励,积极引导
在课堂提问环节中,我们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学生在课堂上拥有自主权后,能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课堂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但毕竟他们还是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这就需要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去做一个指路者,去引导他们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以我的数学课堂举例。在教学中,我一般会让同学们讨论一个公式如何得出,然后进行提问,这是比较难的。很多人会被问得一头雾水。但我会鼓励他们,可以发挥想象,可以联系前后知识。很多学生对数字很难理解,所有在有判断时通常都飘忽不定,不敢肯定自己的想法,这时就需要我们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勇敢的讲出自己的思路。往往他们就是在这种鼓励下才能说出自己的答案,这些答案通常是正确的。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孩子们的思考方式还不成熟,很多问题抛给他们,会陷入思维死穴,一旦他们认为自己的正确,就容易钻牛角尖,对知识造成误解。
同时,在很多问题上,需要教师及时点拨,让他们朝向正确的方向思考,辩证看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孩子因为对数学不感兴趣,或者觉得自己数学成绩不好,就会逃避课堂提问。因此教师在提问环节中要避免个人问题,总是以成绩优劣来选择回答问题的人选。我们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公平公正。素质教育大背景下,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课堂上的提问环节的革新正是顺应了时代背景,符合新型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提问环节让我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气,在数学课堂的研究上也小有成效。但是时代在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我也需要不断完善教学方式,进一步研究如何更好的将课堂提问发挥到最大优势。
善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
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我们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数学课堂提问的小技巧
一、悬念性提问
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有一探究竟的冲动。因此,教师应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中,然后引出问题,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此时,学生思维正佳,学习的效果也会最好。如我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请学生任意说数,然后我马上就做出判断,再请学生用竖式验证。学生就感到了惊奇:为什么老师能做到呢?此时,我说:“为什么我能这么快判断呢?这里有个小窍门,你们想知道吗?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也一样能做到!”这样有目的地创设有悬念的问题,促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学起来也就事半功倍了。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二、关键性提问
所谓关键,是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的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出,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容易突破。
三、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问
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每个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而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它们内在的共同因素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架起了桥梁,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例如在三年级下册教学数学广角――生活中的数学时。
四、趣味性提问
提问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教学。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儿童文化,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问题。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定削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应注意到他的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学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在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
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例如:教《美丽的心座》时,在主题图讲完后,我请7个同学上台,问:”苹果和香蕉,你最喜欢哪种,喜欢苹果的站在左边,喜欢香蕉的站在右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7由几和几组成。师还可以问:玩具车和冰淇淋,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放学后,你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看电视等等。这样不仅让学生很快掌握7的组成,还可以进行思想教育。
二、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掷双色片》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个双色片,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三、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如在小组中可以进行”夺红旗”比赛,在个人中可以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一年级数学课上的提问技巧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