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_学习
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
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德育与数学教学两者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教学中要求教师拥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敏捷的应变能力,及时捕捉好的素材,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的教学方法。
利用数学教材中的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素材反映了爱家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美德教育和民主法治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时穿插或介绍数学起源、数学发明和我国数学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德育。
例如,通过对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中的“希望工程义演”的教学, 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让他们从情感上认识希望工程,懂得珍惜今天的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美,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可以成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如,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就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它处处充满美的情绪、美的感受、美的表现、美的创造。如,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曲线美等。如,教学完“黄金分割”后,笔者告诉学生,许多著名的建筑广泛采用0.618的
比例,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生理学家认为:当气温为23℃时,人感到最舒服,这时人的体温(37度)与气温之比正好是l∶0.618;一些名画的主题大都在画面的0.618位置,因为她能给人以感官上的愉悦。数学其实也有如此特质。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和美术、音乐是天壤之别的不同领域,但笔者却找到了一条贯穿数学、美术和音乐的“金带”,从而揭示出绘画、音乐与数学之间的“惊人一致性”。正是音乐、美术与数学的这种“联姻”,使得美术作品的高雅风格,音乐作品的优美节奏,交融于数学的对称美与和谐美之中。因此,数学教育应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何在数学课堂渗透德育教育
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数学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教育
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研究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及图像变化趋势,我用这样的故事引入新课:传说西塔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十分高兴,决定重赏西塔。西塔说:“我不要你的重赏,只要你在我的棋盘上放一些麦子就行。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1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2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4粒,在第4个格子里放8粒,依此类推,以后每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放满第64个格子就行了。”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国王想区区几粒麦子,这有何难,就令人如数付给西塔。计数开始了,第一格内放1粒,第二格内放2粒,第三格内放4粒……还没有到第二十格,一袋麦子空了。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国王面前。但是,麦粒数飞快增长着,国王发现,即便拿出全国的粮食,也兑现不了他的诺言。原来,所需麦粒总数为18446744073709551615。这些麦子究竟有多少?造一个仓库放这些麦子,仓库高4公尺,宽10公尺,长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两倍。生产这么多的麦子,全世界要两千年。这样一个故事,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了指数函数先慢后快的变化趋势,体会到了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产生了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坚强的意志力教育
在期中考试之前,课下向同学了解他们是怎么复习的,很多同学是看书看笔记,也有的同学不复习。总体来讲,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复习的原则是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复习效果更好。针对这一问题,上课时,我提问:大家对“事不过三”这个词怎么理解?有同学说是指人对同样的错误可能犯一次两次,但不会重复犯三次。我及时指出这样理解不是很准确,但基本意思是对的。
同样的道理,复习的基本原则是“查漏补缺”,而采用“事不过三”的方法是最有效的。一个人做一道题后,隔一段时间再研究一遍,过一段时间再总结一遍,这样三番五次地研究它,最终永远记住它。学生在研究数学问题时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这样无论多难的数学问题都能搞清楚。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一)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言必有据的精神。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因而是最讲真实的一门科学。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他们思维严谨、思考缜密、引用一个观点有出处,思考一个方法符合逻辑,经得起推敲。
(二)培养学生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数学的解题过程中,往往不是一目了然就知道结果和方法,尤其是一些有难度的习题,要求学生要独立思考不放弃,想方设法找出解题思路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不怕吃苦、锲而不舍、永不放弃、顽强拼搏的做事品质。
(三)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精神。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工作,比如认真备课与讲课,及时详细的批改和讲评作业,高质量的考试命题和准确无误的阅卷,百问不厌、耐心细致的课外辅导等严谨的治学态度来影响和感染学生;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要求学生书写整洁规范、认真练习、质疑问难、有错必改;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作风。
概念、定理、公式等内容的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数学源于实践,反映的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因此,数学中蕴含着大量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方法。如:从数学概念的产生及延伸、推广,从数、式、方程、函数的应用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等,可对学生进行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践,运动变化、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通过数学归纳法,极限等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特殊和一般,有限和无限的辩证关系,对学生进行量质互变观点教育。从数、式的正与负、加与减等的转化教学中,可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观点的教育。
通过三角函数及解析几何等内容的教学,可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数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运动、转化、联系、统一等观点的教育。同时还应结合教学内容,训练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演绎、概括、抽象、类比等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分析为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形成科学思想打好基础。同时也将智育、德育有机结合,很自然地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注入学生的心田。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学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