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朋友都知道,小学时代人生一个重要阶段,它既是人生中最富梦色彩的时代,又是人生走向社会的第一个黄金驿站。可是,如何引导孩子做好人生第一步呢?这应该是小学生家长经常讨论的话题。

 

  如何引导孩子?

 

  1 小学家长要记牢六个字

 

  等待:家长要有耐心陪着孩子慢慢长大,要接受这个现实: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动作快,一下子养成各种好习惯,一下子什么都做好——否则这个家长也太好当了。

 

  询问:孩子放学回家,要和孩子聊聊天,问问孩子在学校里发生了什么,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询问很重要。有的爸爸妈妈下班回到家就自己玩手机,从来不和孩子沟通。如果平时工作确实很忙,双休日就要多陪伴孩子,家长一定要陪着孩子一起成长,不能偷懒。

 

  鼓励:对孩子一定要多鼓励,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不要总是拿孩子和别人比,这样只会打击孩子。

 

  2 小学生家长要做好的三件事

 

  在小学阶段,家长不要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成绩最好的,但是放在一个群体中,不可能每个孩子的成绩都是最好的。作为老师,我们很明白,孩子之间真的是有差异的。相对于学习成绩,我觉得对小学阶段的家长来说,有三件事要重要得多。

 

  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很要紧,孩子对学习有兴趣才有后劲,对学习没兴趣就完了,这个兴趣,既包括学习兴趣,也包括学习之外的兴趣。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可以帮孩子培养起一两种兴趣爱好。刚开始可以广泛接触。我们学校有几十门拓展课,棒球、茶艺、管乐、民乐、舞蹈、健美……各类课程都有,就是希望能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让他们什么都可以接触到,从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最喜欢的。

 

  很小的孩子可能不太懂,但父母有责任让孩子接触到不同的东西,这样慢慢孩子才会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当然,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确实不喜欢、不擅长,也不要硬逼孩子。帮孩子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然后鼓励他坚持下去。

 

  习惯:进入小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幼儿园以养育为主,小学开始以学习为主——学习生活正式开始了。

  有家长问孩子做作业要不要陪的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在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父母是有必要陪的,快的一个月,慢的两个月,帮助孩子把习惯培养好了之后才可以放手。

  必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家长抱怨孩子粗心、动作慢等,其实这些都是因为小时候没有养成好的习惯。如果不养成好习惯,到初中以后学习就会受到很大影响。那么到底要养成哪些学习习惯呢?一是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二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三是独立阅读思考的习惯。

 

  性格:家长不要把工作压力带回家,不要让夫妻感情等因素影响到孩子。父母的感情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所以,父母要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会非常有帮助。

  培养孩子性格的第二个要点是父母要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孩子的教育应该是爸爸妈妈责任最大,但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或者自己贪玩,就把孩子交给祖辈照顾。这对于孩子的性格培养也会产生影响。

 

  如果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不分分计较,而是把孩子培养得心理阳光一点,培养出孩子的一些兴趣爱好,对学习也很有兴趣,这就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