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寄语:准初二家长要注意孩子几个方面
初中阶段,初一是希望,打基础的时期;初二是分化期,孩子的差距出现;初三就是拼搏,孩子奋斗的时期。当我们的家长面对孩子分化期的时候,需要做什么呢?家长要进一步给孩子打下查实的基础,防止分化,突破孩子自我能力。
一、初二学生的总特点是“分化”。
第一是学习上的分化。经过一年的学习,原先小升初成绩相差无几的学生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以以往经验为例,好的同学语、数、英三科总分可达到280分以上,而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则只有150分上下,甚至更低,其中过去一贯学习很好、到初二掉队的屡见不鲜。
第二是思想表现上的分化。好的同学思想更加成熟,他们积极靠拢共青团组织,争取进步,在班上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而有少数同学则往往由于学业跟不上而丧失进步的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如果此时没有及时得到有力的帮助,或被社会上的坏人引诱,就可能越变越坏,甚至滑下犯罪的泥坑。
二、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生理的心理方面看:初二学生年龄多在13岁上下,普遍进入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身体急剧生长,第二性征出现。由于生理的变化,给这个年龄的少年人的心理带来了过渡性、闭锁性、动荡性三个特点。我们常看到男生逞强好胜,容易冲动,他们崇拜英雄,崇尚江湖义气,爱在女生面前表现自己。
女生则爱漂亮,讲究打扮,多愁善感。在这个阶段,他们还缺乏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分辨能力,又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因此,早恋、出走、轻微犯罪等不良行为常发生在这个年段。
其次,从心理变化的角度来讲,进入初二以后,初一时的新鲜感和神秘感消失了,又没有初三临近中考的紧迫感,也容易造成他们的松懈。同时他们的自尊心增强。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希望在老师同学面前有面子,即便是成绩落后的同学也总想在其他方面炫耀和展示自己,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得到认可和尊重。但是与此不相符的是他们的自制力和意志力并没有随着自尊心的迅速攀升而攀升。
成绩相对不错的孩子,因为青春期的错误认识和价值观早晚会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动,因此这部分家长尤其需要关注孩子的思想认识,及时加以疏导和帮助。另一类容易出问题的孩子是成绩较弱的,这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就那么回事了,结果错失帮助的孩子的心理进步关键期。
总之,初二学生碰到的困难增多,而我们给他们的帮助和教育却往往削弱了。因此,初二往往是“多事之秋”。希望家长要在这个阶段尽可能地配合和支持学校,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三、我们需要做的工作
1.提前和孩子一起规划初二,让孩子有目标,而且目标越清晰越好。假期的目标应该是全面温习初一基本知识点,重点开始提前学习数学和物理。
2.请家长务必在假期做足功课充分认识或者学习初二孩子的特点,以便有的放矢。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3.请家长在假期和孩子一起为初三提前准备,初二时分化期,也是转变期。家长和孩子需要做的是抓住机遇。因为初二还是正常的学习,并没有大规模的复习和考试,对于孩子们来讲在调整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下,还是可以挤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自我修炼”的,初三紧张了很多,孩子“自我修炼”的时间和机会都很少。因此本假期和初二一年都是机会多多,关键在于抓住。
4.顺应规律,不走极端。假期需要放松,可以规划好外出游玩,其余的时间需要充分利用,因为只有早准备才能早有优势。但不可放纵,让孩子天天自己在家或单独找同学,这样孩子最容易“脱离轨道”(上网和男女生问题)。
5.做个理智的、沉住气的家长。作为家长记住一个原则:我永远不会放纵你!永远认为孩子可以!我想这种心态会帮助我们增强管理孩子的信心。避免简单粗暴、更多的走向科学管理。
6.家长做到“三知道”。三知道就是:知道孩子学习状况(及时观察和询问)、知道孩子的心理变化(谈心、沟通才能做到)、知道孩子的困惑(一定告诉孩子我永远是你的坚强后盾)。
总之,初二是一个困难的阶段,一个分化的阶段,一个“危险”的阶段。作为老师,要积极准备,认真面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变化,希望看到孩子顺利过渡。作为家长,也需要谨慎的面对,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危险期”,为初三拼搏圆梦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