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亲诉苦:女儿四年级了,数学成绩是班上倒数的,尤其是计算题和应用题,计算题速度非常慢,应用题基本上不会。最近一段时间孩子上课的状态很不好,课上问答不会,上课爱说话,老是影响到其他人。其实,孩子的智力并没有问题,因为孩子跟不上,也听不到什么表扬,越来越没自信,学数学没有兴趣。

  那么,家长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数感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时不在,家长应试着和孩子一起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有位母亲在教育她儿子的时候,始终坚持 “有趣” 和 “提前一点点” 这两个原则,尤其在数学方面。在儿子还没有上学时,母亲就没有按一年级至六年级的顺序去讲解数学,也从来不碰那些上学之后老师会教的东西。结果,儿子四岁时学会了百以内加减法以后,就在母亲的引导下接触鸡兔同笼、魔方、植树原理等数学知识,效果出奇地好。

  像这样让孩子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受数学,孩子就会逐渐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学会用数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其实这就是数感,对今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让孩子亲近数学,自然也就乐在其中了。

  二、与孩子一起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运用数学是指家长陪孩子一起玩数学小游戏、做数学材料等,从游戏与制作中激发孩子的兴趣。

  例如,和孩子一起玩七巧板、搭积木、堆建筑玩具等。又如,学做笔筒、糊火柴盒等。这些都能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帮助孩子在玩中探索数学知识,对以后代数的应用题和立体几何的学习大有裨益。此外,还可以玩简单棋盘游戏,通过孩子的数数、认数,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数学,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还能够体会到概率问题。

  三、要注意多鼓励少批评

  如果发现孩子做错了题,一定要耐心和孩子一起分析错在哪里,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从这个错误中吸取什么教训,今后怎样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尽量不批评或少批评孩子。经常鼓励孩子学习,就算当初数学成绩特别差,但在鼓励指导下,孩子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数学越来越带劲。

  四、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

  种子的生命力是巨大的,即使上面压着一个常人无法搬动的石头,种子也可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而且石头越重,种子的力量就越大。因此,如想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潜力,家长可以设置合适的困难,孩子通过不断克服困难从而产生成就感。有时候对困难看得太清楚了,或者过于稳妥,恰恰是我们未能创造奇迹的根本原因。

  五、注重过程,而非分数

  过程评价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只注重一时的分数,而不考虑整个过程,容易将孩子逼进学习的死胡同里。高明的父母总是能将过程看得比结果重要。另外,要让孩子乐于思考、探索,遇事有自己的方法,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这就需要创造一个平等、宽松的家庭氛围和富有激励性的亲子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