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情境导入的方法_学习
数学情境导入的方法
导入新课的方式方法很多,甚至一个简单的设问,一句普通的问候或激趣,设计得恰到好处,都可以很好地导入新课。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设一个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情境导入的方法。
情境导入要设置有效的悬念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悬念式的情境导入,可以使学生在思想中产生对数学问题的疑问和好奇,从而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和主动性,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的水平,运用悬念式的导入,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
比如,在执教《圆》的知识时,设计了悬念式的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坐过自行车吧,谁知道自行车为什么行驶起来又快又稳呢?”学生很快就回答说:“因为自行车的车轮是圆形的。”这时我接着提问:“大家再想想,如果我们把自行车的车轮做成长方形的、 三角形的、椭圆形的等,自行车还能不能又快又稳地行驶呢?”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激起了学生们强烈好奇和探究的欲望。再如,在执教《百分数的应用》的内容时,我联系课堂实际设计了这样一道情境导入题:在我走进教室,班长喊了起立后,我提问学生们:“刚才班长喊了起立,假设今天全班的学生有100个人的话,班长和我们全班的人数的关系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怎么表示呢?请大家说一说。”这样的导入使学生带着实际问题的探究进入相关知识的学习中,使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大大集中,对新知识的学习也将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情境式导入要呈现丰富的形式
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需要教师用一定的方式来促进和激励,但最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内因,即学生在对数学知识的好奇和运用数学知识的兴趣基础上所产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导入中,我们教师一定要关注自己所收集的情境式导入的素材,学生是否感兴趣,要为学生呈现涉及生活多个领域的学习资料,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由此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的积极性。
比如,在执教“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内容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1.正话反说,我说,汽水,学生说:水汽;我说,牛奶,学生说:奶牛; 2.过春节了,丽丽邀请倩倩来家里做客,丽丽准备了两杯橘子汁,共有500毫升(课件演示),同学们请看两个杯子的橘子汁一样多吗?不一样多怎么办?3.某同学要从学校去少年宫看画展,然后再回学校上自习课,他从学校去少年宫要坐56路公共汽车向西行驶5站到少年宫门口,那么他回来时应该怎么走呢?
创设数学情境一
使数学问题情境活动化。
活动化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加乐于关注课堂,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积累更多的感性知识。数学的学习对于提高人的思维有着很大帮助,它不仅可以培养人的思维还可以发展人的思维。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展示获取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回顾我们的学习生涯,对于哪些学习内容记忆最深刻,理解最透彻呢?毋庸置疑,在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记忆最深,理解最透。可见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要尽量使情境活动化,让每一个学生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口表达、用耳倾听、用脑思考。
使数学问题情境故事化。
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比较强,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更愿意去理解和记忆,尤其是故事,百听不厌。课本中所提供的情境材料比较简单,只是罗列出几个关键的条件。为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注意,教师就必须将情境材料进行拓展和补充,形成一个小故事。
使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
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确数学来自生活,并且高于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手段。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更应当从一点一滴抓起,构建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意识。
创设数学情境二
故事导入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许多动人的故事,而且很多数学故事还蕴含着数学思想方法,对培养数学意识、数学观念很有好处。如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结合教学内容,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西瓜的故事:从前有一座猴山,山上有很多猴子,这些猴子最爱吃西瓜。有一天猴王买了3个同样大小的西瓜分给小猴吃,它把第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块,分给猴甲1块,猴乙见到了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毫不犹豫地把第二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块,给猴乙2块。猴丙更贪吃,抱着说:“我要3块。”于是猴王又把第三个西瓜平均分成12块,给猴丙3块。当故事讲到这儿时,我说:“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同学们一个个兴趣盎然,有的说:“猴甲分得多。”有的说:“猴丙分得多。”还有的说:“一样的。”接着我直观演示分瓜过程,最后得出结论:分得一样多。此时便顺利地引导进入新课。
操作导入法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新课程数学重视直观教学,增强了学习内容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在导课时,学生参与操作,动手摆一摆、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能调动其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增加感性材料和活动经验的积累,提高认识新知的依据。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随手剪几下,展开便是一棵挺拔的松树,学生看得目瞪口呆,一个个跃跃欲试。老师抓住时机作简单的指导,学生按照“对折――剪――展开”活动,用各自准备的纸张剪出各种美丽的图形。在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时,教师轻松地揭示课题――轴对称图形。新课伊始,学生就在饶有趣味的操作中,进入学习佳境,通过手、脑、眼、口共同参与学习活动,感知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
联系实际,自然导入
用学生生活中熟悉关心的事例来导入新课,一来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生活经验,二来可使学生倍感亲切,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热爱生活,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习惯。例如,“相遇问题”教学的导入,教师请两名同学分别站在讲台的左侧和右侧,听到老师喊“走”之后,两名同学同时相向而行。当两人相遇后即停止。老师问同学:“这两名同学怎么了?”同学们回答:“相遇了。”老师说:“对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相遇问题的应用题”。
创设数学情境三
游戏教学情境的设置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条件下,对学生布置作业,还有通过做各种练习册上的题来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硬性的接受老师教授的知识,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在学习中只顾完成考试内容,达到高分即可,没有开拓思维,用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去解答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游戏,通过做游戏开发学生的智力,打破学生局限的思维,把思维发散开来,吸引学生对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小学教师教学内容的开展。
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
小学生由于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思维能力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存在困难,把一些数学理论和公式直接讲给学生,是不能很深刻被理解的,如果把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些。小学生对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尤其是一些整数,还是很容易计算出来的,但是随着计算难度的加大,小学生的计算速度就会下降,甚至感觉到有一定的难度。数学其实与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息息相关,教师们可以把一些数学计算过程当作是学生去超市买东西,或者让学生假装是超市的老板,比如顾客来超市买东西,自己如何收取顾客的费用,例如十二支铅笔是十元钱,顾客只买六支,应该收取多少钱?学生假想自己是老板,没有把它当作是数学题来对待,而是作为生活中对买东西该怎么收费,因而没有了学习上的压力,更利于教师教学。
实验与教学相结合
小学阶段,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特别强,他们具有非常强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并且喜欢动手操作,因此,教学可以把实验作为情境教学的内容。例如在对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时,会涉及一些公式,学生对其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可以采用做实验的方式,对容积公式进行验证,并计算容积。可以在容器中注入水,再准备一个量杯,然后将所要计算的物质放入容器中,溢出来的水的体积与所放物质的体积相等,通过做实验,用另一种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仅方便了教师的教学,更是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做到小学数学课堂情境的合理设置。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数学情境导入的方法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