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方法_学习
小学 低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活动,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从多方面共同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激发学习兴趣,真正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在巩固练习环节中,我创设了让学生模拟“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自愿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在付钱和找钱的具体情境中,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了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在分组讨论“去邮局寄信”的活动中(有8张1角、2张5角、4张2角),请同学们去寄一封到本地的信,要买8角钱的邮票,怎么付8角钱?学生都激烈地讨论起来,竟然想出了十几种付钱方法。这样创设生活情境,把学生带到了生活当中,既激发了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了开发,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无意注意占优势,对具体生动、形象直观事物的注意占优势,是低年级小学生注意的特点。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用直观形象性原则来控制学生注意力,是基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而言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外加的形象有助于低年级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注意力的集中,原因是低年级小学生不能独立产生表象,但可以利用外部形成的现成表象。
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出示一些形象直观的,孩子比较喜欢的任务、画面,容易促进他们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觉性。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时,我在制作课件时,运用了学生比较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里的卡通形象,直观地让学生知道“来了”就是用加法算,“走了”就是用减法来算,有“来”有“走”的就可以用加减混合来计算。形象直观的画面,使抽象的算理变得浅显易懂,学生学习时兴趣盎然,教学活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数学学习方法一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出疑问,追根溯源,从而使学生的认识得以提升,思维得到拓宽。 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呢?好奇、好动、好问、爱表现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只要教师给他们发表看法的机会,他们就会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和见解。
如我在教学完《比的认识》后,有学生提出:“既然比的后项不能是0,为什么赛球时就有2:0呢?”。此时我首先表扬了这位学生能联系实际大胆提出疑问,然后把这一问题抛给了全班同学:“球场上的‘比’和今天学的比一样吗?”。这一下教室里可热闹了,为了说明这一问题,有人主动讲起了比赛时的记分规则,经过这一番争论,全班同学都明白了赛球时的“比”指的是两数的相差关系,而今天学的比指两数的倍数关系,从而使学生对比的认知提高了一个层次。 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必要的质疑,使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形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手操作,丰富感性认识
心理学家指出:“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因此,教师利用低年级学生活跃、好动的特征,精心创设操作情境,使学生在操作中形成表象,并以此进行抽象、概况的支点,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意义。如教学“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时,教师出示例题:学校养了12只白兔,8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在引导学生分析题义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图形,请学生动手连一连,也就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出白兔比黑免多4只。
通过连线学生看出:白兔的只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出来的。请学生思考:求多出来的部分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看图后,回答用减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亲自动手操作,有的学生把8只黑兔拿走,教师请学生观察剩下的是什么?能看出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吗?学生发现不对。当把和8只黑免同样多的8只白兔拿走后,大家齐声说:“对了!”因为这样能清楚地看出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通过实际操作,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了知识。起到了教师单纯讲解所达不到的效果。
数学学习方法二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1.课前预习阅读
预习课本时,要准备练习纸和笔,随手记下数学课本中的关键词语、产生的疑问和需要思考的问题,对于定义、公理、公式、法则等,则可以在练习纸上进行简单的复述.重点知识可以用批、划、圈、点的方式在课本上做记号.这样做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本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讲,有重点地听讲,从而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2.课堂阅读
在预习时,学生只是对所要学习的课本内容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不可能全部深入的理解和消化吸收,所以有必要在课堂上结合老师的讲授对预习时所做的标记和批注做重点掌握,再通过进一步阅读课本,从而更加扎实地掌握课本中的重点和重点,从根本上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
3.课后复习阅读
课后的复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通过复习既可以解决在预习时和课堂上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又能够使知识系统化,加深和巩固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下课后,首先必须阅读课本,然后再做作业;学完一个单元后,应该全面阅读课本,前后联系起来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然后写出知识小结,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学生学习的概念、定理一般都比较抽象,把它们运用在题目中才能使其具体化.由于学生刚接触到这些知识,运用起来不是很熟练,这个时候,例题就帮了学生的大忙,学生可以在看例题的过程中,将自己头脑中已经存在的概念具体化,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
数学学习方法三
会听的好习惯
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刚入学的小学生不了解课堂上听什么?怎么听?有时课堂上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老师,我来,我来……”地嚷嚷,当教师请一名同学回答时,其他举手的同学都叹起气来,根本不听讲了。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听老师在什么?让学生再说一遍。听一听老师讲错了什么?让学生指出来,这样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小朋友们在说什么?让学生复述一遍。听听小朋友哪里说错了,你想怎么说?有什么不同意见?这样养成用心听、用心想的好习惯。同时在教学中留心观察,及时对认真听的学业生进行鼓励、表扬,加以强化,而对于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给予纠正。在平时听的培养训练中,教师说话的语述要慢,身体微微向前倾,让学生感到亲切;教师还要注意锤炼自己的数学语言,精心设计每一个数学问题,句子要简短,学生易很快记住;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也要倾听,并及时给予评价。总之,“听”的习惯培养要贯彻到教学的每个环节、每一堂课中。学会倾听,也就学会了尊重别人,学会真诚处事,学会了关心,也学会了与人合作。
会说的好习惯
这里的“说”,应包括“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有这样的具体要求:“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说”、“想”、“听”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学生刚刚入学时,教师要大量引导学生把一句话说完整,使学生知道一句话应该怎样说。经常训练使学生明白,两个数学信息可解决一个问题。
如今我们使用的新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的呈现概念、定义、法则、结论的形式,使得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不是依赖死记硬背,而是通过活动理解、巩固和深化的。比如我们二年级正学到多位数的相加减,由于在上学期学习的《100以内的加减法》中,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等都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说”来理解,并不断地巩固和深化,再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地运用,自己总结(说)出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正因为有了上学期“说”功训练的基础,日前学习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法则通过引导,学生已能完整地说出来了,尤其是“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说得十分准确。这也为今后乘法计算中的“哪一位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奠定了基础。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方法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