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_学习
如何培养 小学 生数学思考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 数学在小学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数学学习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说说数学课堂的教学技巧。
知识脱离课本,结合生活实际
教师要注意摆脱传统课堂的乏味,消除部分学生的排斥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引入新颖、有效的传授方式,活跃课堂气氛,避免一成不变,讲求多元灵活性。例如,教师以历史典故、趣味性故事为导入点,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事实举例,提升其专注性,增加课堂趣味性,提升自主思考能力。
例如,讲解物体体积求法时,通过曹冲称象或阿基米德称量皇冠故事进行概念导入,尽量让学生自行讲述,这样深刻印象。讲解随机事件时,运用生活现象,启发学生思考,比较与其他事件类型的不同之处。
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课后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
预习新知,巩固旧识。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的过程中,将具有一定探索性的课题发布给学生,号召全体学生参与,用于课堂交流讨论,老师与同学一起参与,建立一个合理的平台。结合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有选择性地采用不同方式开展数学基础知识教学,进一步开发学生智力。例如,面对新课题时,教师可将学生随机分为若干个小组,或按照学习能力分组,层次不同的学生共同讨论,切入点由学生自行发现研究,将重点放在自主探讨上,适当之时给予一定的启发,使学生增强自主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数学课堂的教学技巧一
课堂上给予足够的思考时间
小学数学虽然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但是每一堂课的时间也都是有限的,老师都会按照自己所写的教案进行课程进度安排,不会浪费课程时间。但在大部分老师的课程进度计划中,老师都不会将学生思考的时间安排进去,这就使得让学生思考流于形式,也就是仅限于思考的提出,并不关心学生是否真的进行了思考。另外,让学生思考时还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有的学生思维较活跃,立刻说出答案,然后老师就结束了思考时间,让一些心中没有答案的学生不得不终止思索,这都是不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上课时老师应该给足学生思考时间,然后结束思考环节。
比如,在小学五年级的课本上有圆柱和圆锥的内容,这个内容需要很好的空间想象力,老师一般会问学生:“圆柱或者圆锥展开是什么形状?”这时候如果有学生说出了正确答案,老师不应该急于肯定,而是再给其他同学一些思考的时间,然后再进行说明。这样才会让更多的学生乐于加入独立思考中,锻炼自己的思维。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独立思考最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考结果,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尤其是思维是不一样的,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是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思维决定了一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然后进步。因此老师在上课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发散的思维和不同的看待问题的角度,并鼓励他们思考。
比如,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课本中有混合运算的学习,其中一个就是关于乘、除法的混合运算,比如说“4×2÷4”和“4÷4×2”,根据小学课本上所说的,在做乘除法的加减运算时要从左往右进行,不可以颠倒顺序。但是有的学生就会发现前面一个式子不管运算顺序如何结果都不变,但后边这个式子如果改变了运算顺序就会改变运算结果。这种时候,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肯定他的想法,不仅因为他说得是对的,还因为他可贵的思考能力,接下来再进行说明。
数学课堂的教学技巧二
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的理论来源于生活实践,同时数学理论又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也只有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才真正学到了数学知识。例如二年级“分一分”这节课,在授新例1过程中,把六个五星分成两组,引导学生观察有几种分法,其中有一种分法两堆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平均分的概念用讲解处理。在教学例2:把18个苹果进行平均分,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学生可以根据题目要求,通过动手摆一摆能得出结论。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可以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所以用分小组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进行。由于所填表格是第一次用,对他们来说难度非常大。本来就只做了一张表格,想让学生回答,我自己填,后来想让学生试一试,所以又给每个小组做了一张表格。从实验结果看在意料之中,符合学生真实情况。教学例3,重点是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平均分,体现平均分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法,只要分的结果是平均分都可以。这个题我让学生上台演示一遍,让其他学生也感受一下如何平均分,自己也学会若何进行平均分,这样对他以后的学习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在演示活动中让学生边分边说,也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老师要加强和家长的联系,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其说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如说是学生的一项自我评估和自我检测。但要实现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保证足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家长也必须和老师配合起来,而不是代替学生完成,因此老师要注重和家长的联系,和家长达成共识。
比如,在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老师让学生回家测量自己家一间房间的面积,然后写下计算结果和计算过程,这个过程很明显需要家长的帮助和配合,但绝不是家长不耐烦地替孩子完成计算过程、计算结果就可以,而是真正地帮助孩子完成测量,然后让他们自己计算。
数学课堂的教学技巧三
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
有时虽然教师已经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并帮助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但为什么还是有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较差呢?因为数学教师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比如,我们刚好在星期一和星期二学习了乘法的运算,可以建议学生练习课后的习题及背诵九九乘法表巩固乘法的计算。如果星期四和星期五要进行除法的计算的学习,可以建议学生先仔细浏览除法的例题,并从中仔细总结乘法运算与除法运算的关系。
小学生的年龄还小,大部分学生不会制订学习计划,只知道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所以,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每次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之前,教师可以事先依据课本及考试大纲的要求确定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需要掌握的内容,使得学生能够依据这些知识点进行自习,而不是盲目地毫无头绪地看书,从而提高自学效率。
无论学习什么课程都要构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构建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确定学习方法,然而,大多数学生对于自身的学习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故此,学生在构建自主学习方法时可以询问教师的意见。对于那些成绩稍微差的学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对于不懂的问题积极地进行小组讨论,若是小组内部无法解决,就可以向成绩较好的学生寻求帮助或者直接咨询教师,让教师指导解决这些难题。
这样不仅能使得他们对于这些题目印象深刻,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对于那些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独立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比较难懂的问题时,可以独立思考一会,如果实在思考不出来,那么就先在这道题目上做好标记,接着向下学习,等到问题有了一定的积累,就可以向教师请教,一次性解决所有不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弄懂自己不懂的问题后,还需要再次进行复习,巩固知识。再者,为了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可以进行小组自主学习,可以将数学成绩较好的同学和数学成绩较差的同学编排在一组。这样,在课余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就可以充当数学小教师的角色,解决在小组学习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