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_学习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终身工作和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说说数学课堂的教学技巧。
(1)教师要努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提高自身的引导艺术和授课技巧。在最初,教师可给学生列出自学的提纲,逐渐地教会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能独立列出提纲。
(2)课堂上严格遵循的原则:学生对一些基本规律、概念及一些基础知识的混淆或错误的运用理解,出现了要及时更正讲解;学生新旧知识未能做到衔接之处要讲;学生在解答时没抓到要领、内容不完整、思路不畅通之处要讲。学生们已经熟练而且懂的知识不要讲;似懂非懂的知识也不要讲,可通过学习小组讨论来解决;没有熟练的技巧技能不要讲,可组织同学们平常多练习。
(3)教师特别要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平常要多观察他们做练习和看书,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出来加以纠正,使他们逐步地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走出来。对于学困生,可以适当地布置少量或者难度适中的作业,激发他们学习热情和兴趣。另外,在每次单元考试后,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成绩。
数学课堂的教学技巧一
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师角色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新课标下,教师不能再作为知识权威的代表,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应该以激励、表扬为主,鼓励自由表达,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 在教学《十几减8》时,我一开始就给学生制造一个悬念:”朱老师昨晚做了一个梦,你们想知道老师做的是什么梦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想!”这样通过激趣诱思,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平等合作的朋友关系。紧接着就讲述我的梦,”老师梦见齐天大圣孙悟空对我说,他在蟠桃树上摘了8个仙桃,树上还剩几个仙桃呢?梦里的问题老师怎么也解决不了,你们谁能帮一帮老师?”低年级孩子乐于帮助他人,乐于尝试解决困难,乐于展示自己的才能,一下子全都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全都想帮帮老师。于是,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1个仙桃,那么还剩下2个仙桃,算式是11-8=3(个);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2个仙桃,那么还剩下4个仙桃,算式是12-8=4(个)……,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回答的欲望。从表面上看,这个质疑情境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创设更好地调动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对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美的事物能唤起人们的愉悦。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化的教学,充分揭示数学美,能使学生对蕴涵于数学知识中的美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在《角的认识》一课时,学生说出许多生活中的角,我也随机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角,说明角无处不在,有了角,我们的生活才能多姿多彩。在讲《对称图形》时,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距离学生较远,不能亲眼所见的生活场景再现的优势,让学生欣赏教师从搜集的大量具有对称现象的美丽图景,如“埃菲尔铁塔”、“法国凯旋门”、“印度泰姬陵”、“北京天安门”、“故宫天坛”等,将新知识深入浅出地隐含于常见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自主发现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引发学生对这种对称现象的探究欲望,体会到数学与自然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的意识。
然后请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出各种对称图形,这种审美心理活动能启迪和推动学生数学思维活动,触发智慧的美感,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美:有符号、公式和理论概括的简洁美与统一美、图形的对称美、解决问题的奇异美,以及整个数学体系的严谨和谐美与统一美,等等。但是学生未必能感受到这些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这些美育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之美。数学公式是人们运用概念、法则进行推理判断的成果,是数学规律的集中反映,它概括简洁、应用广泛,充分展现了数学美的一种形式、一种意境。
数学课堂的教学技巧二
精选教法,为学生提供创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和机会
1.根据教学内容精选教法。如性质、规律的归纳,可以选择小组合作探究方法;如教学实践性较强的知识,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完成。这样可以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方式,转“传授”为“探究”,充分暴露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以探究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2.根据形成习惯的过程精选教法。在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善于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布置带有提纲的自学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布置不带提纲只在某些范围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
指导学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作为成功的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参考方法如下:1.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身示范,明确要求,渗透学法。如在教学关于二次函数实际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从何入手,怎么想,怎么做,从而使学生领悟解题的方法。2.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3.指导学生善于及时对所学知识,解题方法归纳小结,从而形成知识体系和解题技巧。
数学课堂的教学技巧三
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
1.大胆猜想。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什么问题?”学生们争着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求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有关系吗?”这就促使学生积极寻求解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途径。
2.充分思考。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
创造空间,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形成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概念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概念的形成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辨别而抽象、概括出概念的过程,因此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就是发现事物或形的本质属性或规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规律,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丰富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另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乘得的两个积相加)是教学中的难点,需要在前面学习某些知识时适时逐渐地进行渗透。在学习数的认识时进行渗透
如24=20+4,要让学生理解后会说:24是由2个十、4个一组成,20与4这两个数的和是24。这样就为学习乘法分配律中的“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进行了渗透。再如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应用题结构的能力是教学的难点,需要及早地不断地进行渗透。我在教“10以内数的认识”时,就开始有目的地渗透简单一步应用题结构的知识。如,讲“3”的时候,先拿出两辆汽车的图形,又拿出一辆汽车的图形,接着演示说:“停车场原有两辆汽车,又开来一辆,停车场共有几辆汽车?”然后,让学生学着说。这里不是单纯讲“3”,还使学生对一步应用题是由两个条件、―个问题构成的基本结构有个初步的印象。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