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一个月了,孩子原本成绩还算不错,本来以为孩子能这样保持下去挺好的;这考试就发现问题了,孩子成绩下滑很多,这是为什么呢?其实, 虽然开学近一个月了,可不少同学还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学习状态,无法专心投入学习中;还有一些同学因为不能适应新学期而力不从心。当孩子出现这些信号的时候,家长就要引起警惕。

  学习被动

  开学第一个月里,孩子是否经常做事拖拖拉拉、丢三落四、上学迟到?孩子是否经常上课时玩笔或玩手,就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课下练习题不会做?是否经常写作业不专心,总找借口做其它事(看手机、玩电脑、吃零食……),因此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解决方案

  建议学习时要尽量避开或减少各种可能会产生干扰的因素,在一个有学习氛围的地方学习更容易提高学习效率。建议在家里营造一个适合学习的空间和氛围,又或者可以找一个有学习氛围的地方学习。

  假努力

  那些作业完成得快的孩子,往往质量还非常高,成绩也非常好,而那些作业完成得慢的孩子,也并没有想象中慢工出细活的效果。他们是典型的“假努力”。

  解决方案

  首先要分清学习任务的主次,其次要提高时间利用效率。提高时间利用率,关键在于对时间的精细化把握。

  只动嘴,不动手

  这些题我都会,懒得写,浪费时间,但是一到考试时就“原形毕露”了,简单的题因为少些某些步骤而扣分、遇见不会的题瞬间就放弃、会写的题也不知道错在哪了,经常无辜的丢分漏分。

  解决方案

  对于学生来说,要端正学习态度,并落实在行动上。写题时要重视过程,注意掌握方法,提高解题正确率,吸取教训,防止一错再错,写题时要重视过程,注意掌握方法,提高解题正确率,吸取教训,防止一错再错。如果发现孩子对待简单的题不认真,家长务必让他重写,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好

  很多孩子在开学之初就买很多学习资料、制定紧张的学习计划,但是往往坚持不下去,因为他们把自己安排得“太满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时会发现自己想做很多事,却又做不了什么,很是挫败。当一个人这也想学,那也想做的时候,往往什么也做不成。精力跟不上自己的欲望,一山望着一山高,只会越来越对学习失去信心。

  解决方案

  开学之初,不要大量购买学习资料,无形中会制造出很多压力。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度增设目标,大量目标长期堆积,没有有效进行,反而形成负累。孩子越是疲惫,越是无力完成目标,以此形成恶性循环。刚开始每天完成最重要的一件学习任务即可。

  停留在学习舒适区,害怕改变

  新学年第一个月,有的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习的任务突然增多,出现不适应,但是又不愿意改变自己以前的学习方法,久而久之自然成绩下降。比如:学生写数学卷子的时候,遇见不会的题就空着等老师讲、或者问家长,自己从不动脑想想,这就是“学习舒适区”。他觉得让别人解决问题很方便、舒适,时间长了孩子就更不愿意动脑子了,要知道,脑子是越用越灵活、越不用越“生锈”的。

  解决方案

  孩子进入中高年级后,建议家长不要总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当他遇见难题的时候,让他自己去解决。运用激励的手段,让孩子尝到动脑筋的甜头,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哪怕孩子只取得微小的进步,父母也不要放过,要及时地给予肯定,热情地鼓励,如果是低年级的孩子,回家后让孩子给你讲今天上课老师讲的内容、讲道题怎么写。这样做可以树立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变得愿意花时间去思考问题。

  沉迷手机、电脑、无心学习

  一到家里,先玩一会儿游戏;做作业做到一半,去刷下朋友圈;就是课后和同学聊天时,内容也多是关于手机游戏和电脑游戏,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心不在焉。

  解决方案

  学习时要让孩子远离手机和电脑,手机和电脑给孩子带来的依赖症非常大,孩子的自制力尚未形成,很容易对游戏上瘾,家长一定要重视;家长不要在孩子身边频繁的使用手机和电脑,孩子很容易被诱惑,内心也会感到不平衡。可以和孩子约定,比如只有认真完成当日的作业和学习任务后才能玩手机和游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