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作文出炉浙江卷作文题目

2019年的高考,今天上午9:00拉开了帷幕,全国共有1031万考生,为了梦想,正在拼尽全力最后一搏。每年高考,最引人关注的话题,非“高考作文”莫属。恢复高考40多年来,这道分值60分的大题,见证了无数人的青春理想,也见证者社会变迁的点点滴滴。

 

那么,今年的高考作文又有哪些亮点呢?下面小编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浙江卷作文!如果你是考生,你会怎么写?

 

 

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

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作文专业点评:

2019年浙江卷作文属于材料作文,开放性大,既兼顾人文意蕴,又有对社会生活的思考,体现出对考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和能力的综合性反馈,重视学生思维品质和思辨能力的考察;对于文体虽无显性规定,却有隐形指向,在题干中有“谈一谈看法”,更适合进行议论文写作。


在审题立意上,考生应首先注意挖掘材料的隐喻性,不可简单处理为关于“写作问题”的探讨,在作文中明确“作家”、“作品”与“读者”的具体指向。可针对两种观点有所侧重,“坚持自我,表达自己”或“关注‘读者’,回应外界”,亦可以两方面兼顾,辩证思考。考生确定文章立意的过程,就是思考自身与外在世界关系的过程,进行自我追问、思考如何选择生活的过程。


可从“作品”入手,由浅入深去阐述“作品”的内涵,体现考生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进而体现文章层次性和思辨性;可从“读者”入手,言及考生生活中的旁观者或者参与者,以“社会个体”身份去思考深广的社会问题,体现对考生社会责任感的考查;可从“作家”与“读者”两者关系入手,作家写作时,心里必然要装着“读者”,同时,作为生活创作的“作家”,也应当坚持自我、坚守真理、修正谬误、关注世界,其实两者并不矛盾,既要考虑读者的需求,也要聆听本心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