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课堂反思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课堂反思?在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习惯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探究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反思习惯的重要措施,以增强小学生的反思意识,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反思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反思,就是指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具有适时自觉回望学习经历、及时修正学习策略,监控调节学习过程的思维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但不等同于学习回顾、总结,是在此基础上的再认识和提升。
 

真正意义上的“学会学习”,必然具有一个核心要素就是“主体反思”。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反思,这样的教学,学生才会“学会学习。会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与独到,分析会更加深入与理性,阐述会更加自信与自如,视野会更加开阔与广博。从而自觉地把数学学习当做一种习惯、乐趣,会由衷地感到内心的充实、自信和坚定。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通过反思建构知识,自主体验,会充分发挥思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思路更广,方法更新。总之,在学习中,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反思是学习进步的前提。因此,我们在数学学习中要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和能力。

以人为本,在教学设计中预设“反思”问题,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往往偏重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研究,而忽视了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表面。在新课改数学教学设计下,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合学生实际,从三个方面突出主体性,预设“反思”问题。一是立足学生知识起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不同的学生通过反思都得到发展。二是以学生为反思主体,竭力为学生主体反思创造良好的环境,突出学生的自主体验,真正使学习因反思而精彩。
 

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在愿学、想学、乐学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反思。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自觉地从“要我反思”转变为“我要反思”的学习理念。如:在备课时设计这样一些问题,你理解吗?为什么理解?为什么没有理解?对你来说怎么做更合理?为什么?你有什么发现?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认为下一步应该做什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做这件事?这与……有什么联系吗?是什么原因导致错误呢?在小结时,可以提供充足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习过程、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回顾和思考,作业设计时,强化对比练习,着重以学生反思为重点。这样“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有准备的在问题中培养学生学会反思。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
 

反思源于问题情境,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利用新知识和新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已有知识与新问题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从而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意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基础上,再次回顾学习过程,检查自己的学习策略和结果,进行良好的反思归纳,从而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中位线后,让学生完成了这样一个题目:试说明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设置问题:(1)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2)顺次连接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什么图形?(3)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什么图形?(4)原四边形满足什么条件,顺次连接它的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矩形?(5)原四边形满足什么条件,顺次连接它的各边中点所得四边形是菱形?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反思得出:中点四边形的形状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的特征有关。从而使学生对这个问题理解更加深刻,也让学生体会到反思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
 

引导学生反思学习中的错误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出现偏差和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在于教师要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我从学生的学习中选取错例,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反思问题,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
 

我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对于解答错误的题,运用评语进行适时点拨,以帮助学生反思思路,学生通过反思能改正的则再给他打上勾,或针对不同的学生写上不同的鼓励性语言。学生尝到成功的乐趣,对于下次的错误有了自觉进行反思的动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增强学生观察意识
 

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或许数学课本中的知识是比较抽象的,但日常生活经验却是非常熟悉的。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小学生所熟知的一些生活常识和经验,增强学生的观察意识和反思生活的意识。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尽量具体化和形象化,而不是过分注重抽象、推理和演绎。比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这节课的时候,一开始我用数学化的语言去描述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菱形等的特征,发现很多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来,后来我就结合日常生活常识,让学生们自己去找生活中的这些图形,结果多数学生不仅很快的掌握了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而且能够找出生活中的相关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使学生发现生活中与数学知识的衔接点,是培养小学生反思习惯的重要措施。

构建开放性数学课堂,相互讨论促反思
 

构建开放性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在相互讨论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反思自己的不足,是增强学生的反思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的重要举措。
 

遇到需要讨论的问题时,我常常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教学,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由4-6人组成,各个小组分组讨论问题,每个学生都将自己的想法勇敢的表达出来,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和分析其合理性。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之后,为了让学生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小数点的性质,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列竖式时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让学生们分组讨论。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们的深入思考,很多学生开始主动查看上一节课学过的“小数点的意义和性质”这一部分的内容,经过相互讨论、思考和相互指正,学生们都对小数点的性质以及加减法算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这对于提高做题准确率有积极意义。
 

如何活跃数学课堂气氛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激活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学生常会提出一些不完全正确的猜想,或者是一种应急性回答,或者设想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构思以前出现的一些新奇观象等。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不敢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唯恐一发而不可收。课堂教学中,教师照例题讲例题,照本宣科,没有一点新意,对学生的提问只是请所谓的优等生来回答问题,回答得稍有不合教师的“标准”答案,就全盘否定,也不探究错误的根源,生怕影响教学的节奏,弄得学生不敢举手、不敢回答问题,好端端的一个直觉思维就这样被一棒子打死,长此以往,这种“千篇一律,万生一面”的“同化”教育模式,不知扼杀了多少思维天才。
 

怪不得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制度不改革,永远也培养不出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因为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都是“立体型”的科学家,而现行的中国教育制度培养的只是“平面型”的科学家,因此中国的科学家与此这项世界“殊荣”无缘也就见怪不怪了。素质教育作为一种高质量的教育,教师应树立和谐教育意识,即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加强合作、同思考、共探索、鼓励提问、鼓励辩论、鼓励创见、关系和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对老师的错误允许当场指出,然后师生进行认真讨论,如果确实犯错了,教师也要向学生认错。因此,我们上每一节课,学习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都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提问。
 

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在平时教学中,不少教师只管讲,不顾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不顾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气氛,学生只是一个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气氛沉闷不已,沉闷的学习氛围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师只有从学生学习认知的心理出发,让学生好学、乐学才能产生好的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体积单位》“认识1立方米”这一课时,讲完“1立方米就是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后,为了加深学生对1立方米的真正理解,我要求学生和我一起做个小游戏:我拿出三根1米长的小竹竿对着教室的一个墙角搭好一个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然后让几个学生蹲在这个正方体里感受1立方米有多大,我故意找一些后进生和我共同完成这个小游戏,同时表扬了一起游戏的学生,其他学生纷纷举手表示也要参加游戏,使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课堂反思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