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 数学课堂鼓励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赏识鼓励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数学课堂鼓励方法
 

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
 

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赏识与鼓励

利用赏识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让学习氛围更融洽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逻辑性强、不像文科科目只要懂得勤劳、死记硬背就能学好的学科。对于刚接触数学科目的小学生来说,一味地强制灌输知识给他们是不可取的。我认为在课堂上构建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给予学生们鼓励与赏识是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之一。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给予及时恰当的表扬,对于学习成绩不见进步的学生不是进行严格的批评,而是以鼓励为主。让他们幼小的心灵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能在失败中感受到帮助,从而让他们的自信心更强,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日俱增。班里有一名学生数学成绩一直很差,上课经常开小差,课后作业也是抄写其他同学的来应付“交差”。
 

为了能激起他学习数学的兴趣,我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我了解到,是因为他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不是读数学的料。我对他做了很大的思想工作。很快,在一次教学中,他终于第一次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虽然回答得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我及时表扬了他,夸他是个勇敢大胆的好孩子,同学们也马上以热烈的掌声回应。终于,老师的赏识和同学们的鼓励让他重新找回了信心,让他由一个原本不爱听课的学生变成了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回答老师问题、作业按时认真完成的好学生。他渐渐地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数学成绩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充满赏识与鼓励的数学课堂氛围,不仅可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兴趣,学生之间也学会了互相欣赏,互相宽容。
 

利用赏识激励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其思维创新能力
 

每个孩子都是一座蕴藏无限潜能的宝藏,潜能能发挥出多少关键在于教学者能给他们创造出多少机会让他们展示。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学会欣赏学生,给予学生肯定,不断地鼓励学生,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逐渐养成勤于动脑动手,敢于提出新建议,能够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积极性。
 

笔者任教的班里有个学生很聪明,但是一直数学成绩处于中下水平,更别说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从一开始就关注他,发现这个学生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于是让他担任所在小组的数学学习组长,每天负责该组的数学作业收发。他没有想到我会对他委以重任,于是在学习过程中用出色学生的标准去要求自己,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学生的数学作业变得工整起来,每次都按时完成,不用像以前一样要催三四次才慢吞吞的交上。课堂上认真的听讲,而且一有问题马上举手提问,在班级数学学习总结上我对他给予了及时的表扬,并鼓励他继续努力,他在表扬和鼓励中建立起了学习的自信心,学习上不仅数学成绩上升,其他学科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老师的鼓励和表扬给了他动力,也让他潜在的学习潜能发挥了出来。
 

鼓励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帮助学生重建自信心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压力和负担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产生负面影响。而小学数学又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水平。这也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教师一味地教学非但没有教会学生,还会让学生处于迷茫状态。这时学生会出现上课听不懂,课下作业不会做,考试成绩不理想等情况。时间一长,学生对于数学的抵触心理越来越强,对数学学习也越来越没有自信心。这时教师要及时把握机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和积极暗示,可以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
 

开发学生的潜能
 

毋庸置疑,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被赏识,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赏,小学生亦如此。每一位学生在小学时期就像一座未开采的宝藏,他们身上蕴藏着无数的潜能,在等着我们去开发,去挖掘。而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挖掘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要及时进行鼓励,教师不应吝惜自己的赞赏。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褒奖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正是由于教师的褒奖,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才会表现出昂扬的斗志。

改变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对教师的话言听计从,没有真正的思考,对于教师教授的知识没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在教学课堂上,始终都是教师一人在唱“独角戏”,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也未能及时接收到学生的反馈,这对于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教师可以通过赏识教育,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积极改变,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处于主导地位,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技巧

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进行赏识,而不是以偏概全,认为只有能够正确解题的学生才应该受到赏识,对于正在努力但进步不明显,成绩也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也要对其及时进行赏识教育,以此来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积极鼓励学生,彻底打破学生内心“数学很难”的那道屏障。对于学优生而言,教师要赏罚分明,对其学习进行积极鼓励,但也要及时指明学生的不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方面认识自己,避免其骄傲浮躁。
 

例如,对待学习成绩差,怎么努力都没有用的学生,教师不要对其进行盲目的批评,而是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利用基础知识来对学生进行表扬,并鼓励其继续进步。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有利于学生重新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重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滥用赏识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的赏识随意分给每一位同学,可能会在刚开始的时候吸引学生。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教师的赏识不以为然,教师的夸奖也不再引起学生的重视。所以,教师要注意不要滥用赏识。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维能力都得到提高,可以对其进行表扬;若学生还滞留在原地甚至落后时,教师也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批评指点,督促学生保持前进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吨的认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谈一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质量为吨级的物品,当有学生回答出“小汽车”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赏识,但如果接下来的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出现了“火车、卡车、货车”等答案时,教师要改变方式,对他们的答案表示肯定,但不进行表扬,主张学生从其他方面进行思考,这样学生会为了赢得教师的赏识而努力思考,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课堂鼓励方法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