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习惯培养孩子的优秀基因,现在看也不晚!
开学之际,作为家长的你是不是觉得送了一口气;事实上,大多数家长对于孩子还有不少的担忧,孩子习惯了假期轻松的生活,是否能够适应学校生活?孩子在新学期是否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孩子在学习上都会有不少问题,这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需要在学习上怎么引导孩子呢?
在学习中,要记一个字、一个概念、一个算法、一个公式、一篇诗文,父母就要孩子树立“必须记住”的目标,不能有记不记无所谓的应付态度。
1、要让孩子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一节课要上的有效率、要成功,关键在于学生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也就是学习要有动力,学习动力与学习效率成正比。对小学生来说,学习动力很大部分来自学习兴趣,对学的东西感兴趣,学习就积极主动;不喜欢则千方百计地逃避,即使被家长“盯着”学习,也是敷衍了事,成绩当然不会好。
对此类孩子,要在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责任心上下工夫。兴趣来自于自信,没有自信,就没有兴趣可言,那么老师、家长就要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记忆的自信心;充满自信的人记得快,记得多。
2、要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一个孩子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要有纪律观念,不能想干啥就干啥。一个孩子如果上课不听讲,一边学习一边玩,总是写字潦草,做题马虎,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定不会好。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一年级开始,如果已经过了这个阶段,就应该加强弥补工作,力求帮助孩子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
学生不会听讲,该听的时候写,该写的时候玩,学习只求完成任务,因而,在上课前,学生学习怎样听讲、怎样坐、怎样去记,才能保证这一节课的学习效果,该听的时候用心去听、该动手时要专心去做,这样一来,课堂效果较前有了很大的变化。
3、要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
如果学习方法得当,就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如果死记硬背,抓不住重点和难点,不能形成知识结构,最后肯定学不好,一点效率都没有。对这类孩子,指导孩子注意理解,及时复习学过的知识。理解了的东西容易记住。除了必须死记的材料,如地名、人名、年代等之外,凡有具体含义的材料都应先理解再记忆。
人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在记忆之后的前几天反复复习,之后滚动复习,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遗忘。家长必须鼓励孩子,让孩子尝到正确方法带来的甜头,一段时间后,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可带孩子去书店买一两本记忆方面的书,让孩子读一读,多学些好的记忆方法,并且鼓励孩子总结出适合他自己的记忆方法。
4、要给孩子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有些孩子的学习问题是学习环境造成的。父母无法提供一个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空间与时间,都会造成孩子学习的低效率。有些家长在孩子写作业时不是看电视就是打牌等等,让孩子无法进入到学习状态。作为父母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这样孩子才能学得安心、才会记忆牢固。
5、指导孩子科学用脑,合理安排时间
科学用脑指的是指导孩子劳逸结合,不开“夜车”,保证睡眠。不同的功课,可以采取交替学习的方法,使大脑各部分轮流休息。一天中,利用早晨、上午精力充沛时,抓紧学习当天的新课,晚上利用很短的时间完成家庭作业,不能使孩子养成拖拖拉拉的坏习惯,完成作业很晚,大脑不能充分的休息,影响第二天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