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渗透的思想方法_学习
小学 数学课堂渗透的思想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要挖掘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过程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数学课堂渗透的思想方法。
研读“本”,挖掘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隐性知识系统,教师要将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放大,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背后”的东西。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挖掘教材所要揭示的数学思想,将原有的静态知识转化为承载数学思想方法的动态思维实践。
例如,教师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思想积淀,出示了富有挑战性的:11111111×11111111=。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得出了不同的答案,激起了学生的疑惑。这时教师进行引导,因为数字太多,计算器的容量不够,所以计算器的结果就出错了。怎么办?有学生提出建议:“从少一点的数乘起”。教师因势利导,采纳他的建议,从1×1算起。随即出示1×1=,11×11=,111×111=,1111×1111=,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了四道题的结果。并从中找出了规律,运用规律很快就得出了8个1乘8个1的结果是123456787654321。从而让学生深刻感知在解答繁琐问题的时候,可以先“退”一步,从简单问题入手,这正是“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的有效渗透。智慧的解读教材文本,改变素材的呈现方式,让素材同时蕴含“合情推理和转化”的思想,丰富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让学生领略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生活哲理。
依托“形”,彰显数学思想方法
一些数学概念、法则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都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是蕴含在数学知识体系中,是无“形”的,是抽象的。数学思想只有依托外显的“形”,才能让学生感知它的存在。“形”是数学思想的依托,是载体,“思”是数学思想的精髓,是本质。
例如,“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练习中有这样一题:计算1/2+1/4+1/8+1/16。由于受本课转化策略的迁移,学生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是转化成小数计算,第二种是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相加,没有学生想到转化成减法来计算。于是,我出示了一个正方形,通过画图,学生很容易将加法计算转化成简便的减法计算,就是1-1/16=15/16。笔者继续设疑:“那1/2+1/4+1/8+1/16+1/32呢?”学生继续画图,得到1-1/32=31/32。继续追问:“你能不画图,很快计算出1/2+1/4+1/8+1/16+1/32+1/64+1/128吗?”学生通过观察得出了此类计算题的计算方法――转化成减法计算。正是依托了“正方形画图”这一直观的“形”,让抽象变得直观,帮助学生建立了转化的思想,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同时,这又是“数形结合思想”的有效渗透,“数形结合”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又是彰显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方式。正如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所说:“数无形时不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只有两者的有效融合,才能彰显数学思想的价值。
数学渗透方法一
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
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都会在教材中有明显的体现,而思想方法一般都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老师很多时候在教学中只是注重于知识点的讲解,而忽略了能力的加强。所以,老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一定要把思想方法的训练融入整个教学之中。比如,在进行“圆的概念”教学的时候,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培养学生抽象的思维能力,教学中把抽象的圆的概念变为图形展示出来。
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圆的表象。在表象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对圆的半径、直径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圆有一个更加深层次的认识。我们可以利用圆的各种表象特点,对其本质进行分析,抽象概括用文字语言表达圆的概念,把与圆相关的概念进行符号化,这样的数学教学过程就会符合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概念认知的这一规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老师的整体思路,加以学习,通过材料之间的对比,我们可以对空间形式进行抽象的概括,这样可以对数学概念进行形式化的展示。
进行几种数学方法的引入
在小学教学阶段,数学思想渗透的方法常用的有直观法、形象法。直观法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思维转变为学生容易感知的具体例题,让学生能够看得见,我们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图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问题法就是在老师的启发下,老师在进行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回顾以及逐步对数学问题进行领悟,加深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老师可以通过几个途径进行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进行方法的渗透,比如在进行概念的理解和理论的推导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进行这种思维活动的渗透,比如,我们可以开展逆向思维,通过答案和结论来进行概念的推导,都可以向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活动的渗透,通过逆向思维、图表等一系列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倒过来想”这种思维方式的奥秘所在。在复习小结的时候进行这种思维方法的运用,可以进行横向和纵向思维的延伸,也可以通过已经知道的知识来进行相关知识的推导和延伸,比如,在进行圆的面积的学习中,我们在结束课程以后,可以进行多边形面积的推导。在潜意识里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让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
数学渗透方法二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因素
小学数学教材中,无论是概念的引入、应用,还是问题的设计、解答,或是知识的复习、整理,随处可见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应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认真体会教材内容的编排意图,能够从中挖掘出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了解它们在小学教材中是怎样渗透的,教学应达到怎样的要求。
例如在钻研“0―10 各数的认识”时,挖掘数形结合思想、对应思想;在钻研“质数与合数”时,挖掘分类思想;钻研“运算定律”时,渗透符号、转化思想;钻研“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时,渗透集合思想;在挖掘“循环小数“时,渗透极限思想等等。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研究教学方法,创造如何把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具体的数学知识中的条件,设计出便于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形成思想的课堂教学。
在探索解题思路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亲自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也不例外。在数学教学中,解题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之一。数学习题的解答过程,是数学思想方法亲身体验和获得的过程,也是通过运用加深认识的过程。
例如,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初读题目,有些无从下手。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容易探究的小数量代替《孙子算经》原题中的大数量让学生探究,渗透了转化的思想方法;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渗透了函数的思想方法;用算术法解决问题,渗透了假设的思想方法;用方程法解决问题,渗透了代数的思想方法;在梳理方法时,利用课件出示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算法等,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这样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知识教学紧密地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数学渗透方法三
在练习中升华数学思想方法
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曾说过:“学习数学最好到数学家的纸篓里找材料,不要只看书上的结论。”这就是说,对探索结论过程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习,其重要性决不亚于结论本身。而同一内容可表现为不同的数学思想方法, 而同一数学思想方法又分布在许多不同的知识点里。因此, 适时地对某种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揭示概括和强化, 不仅可以使学生从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把握知识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 而且可使学生逐步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精神实质。
例如教学“平面图形的复习”时,让学生写出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提问:这些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交流后,教师又提出:你能将这些知识整理成知识网络吗?当学生形成了知识网络后,教师再一次引导学生将刚才在归纳时所用的化归、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提炼出来,想想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还在什么知识中有运用到。这样,在知识复习的同时,提升统领知识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有利于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本质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人们先通过感觉、知觉对客观事物形成感性认识,再经过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而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才形成概念。因此,概念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的给出定义,而要引导学生感受及领悟隐含于概念形成之中的数学思想。
比如圆的认识概念教学,可以按下列程序进行:(1)由实物抽象为几何图形,建立圆的表象;(2)在表象的基础上,指出圆的半径、直径及其特点,使学生对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3)利用圆的各种表象,分析其本质特征,抽象概括为用文字语言表达的圆的概念;(4)使圆的有关概念符号化。显然,这一教学过程,教师不仅仅满足于学生获得正确知识的结论,而着力于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让学生逐步领会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就是说,对于数学教学重视过程与重视结果同样重要。教师站在数学思想方面的高度,对其教学内容,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把隐蔽在知识内容背后的思想方法提示出来。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课堂渗透的思想方法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