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如何抓好双基教学_学习
数学如何抓好双基教学
数学如何抓好双基教学?中学数学概念教学是灵魂,也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所在。只有深入理解概念,才能牢固掌握其实质,才能灵活地运用其原理去解决问题。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联系学生熟悉的事例,引进新概念
按照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要尽量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引入概念。例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实质上是要建立平面内的点和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我们可以借助看电影时找座位等学生所熟悉的实例来引入。但需要注意这样做的本身并不是目的,它是为了研究抽象对象的本质属性,有的包括非本质属性,而有的遗漏了某些本质属性,举例必须切实,防止学生对概念的曲解。
在定义概念前要有一个概念形成过程,要在概念的系统中形成概念,而不是突如其来地灌给学生。数学中的概念是从原来概念的基础上引入的。因而,既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概念,又要充分揭示旧概念的矛盾,使学生认识到旧概念的局限性,学习新概念的必要性。因此,要很好地分析新概念在概念系统中的位置。例如,算数根在教材中的位置,它的前面是方根,后面是根式。它是为了便于研究根式的性质和算数根,是为了解决实数范围内方根运算的可行和单值而出现的,从而为研究根式铺平了道路,它在概念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词语表达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即对概念上的错误认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解等腰三角形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有两条边相等的“有”字,而不是只有两条边相等的“只有”二字,前面的有两条边相等包括了两种情况:一是只有两条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即腰与底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二是三条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又叫等边三角形,而后面的仅仅涉及到一种情况。又如,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若改写成三点确定一个圆,得出一个新命题是一个假命题,它既包括了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也包括了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种情形。而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确定一个圆,即圆上任意三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故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写成三点确定一个圆是不成立的。因此,在讲述此概念时应突出“不在同一直线上”这句话。
运用情境图的有效策略
1.与时俱进地审视“双基”
随着时代和数学的发展,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在发生变化,教学中要与时俱进地审视“双基”. 2.在学习课标中把握“双基”
数学课程标准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宏观指导性文件,它明确规定了每一个模块(或专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并附有教学说明与建议、教学案例和课时数量等,特别是对“双基”的内容与教学要求比较具体、翔实,便于教师把握和操作.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做到对“双基”的内容与教学要求烂熟于心.只有这样,在“双基”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在教学中夯实“双基”
夯实“双基”就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熟练地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体现数学概念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初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要重视运算、作图、推理、处理数据等基本技能训练.
4.正确评价学生的“双基”
学生对“双基”的理解与掌握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评价要注重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和思想方法的把握,避免片面强调机械记忆、模仿以及复杂的技巧.具体的评价内容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对数学的理解,可以关注学生能否独立举出一定数量的用于说明问题的正例和反例.特别地,对核心概念学习的评价应该在初中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予以关注;评价应关注学生能否建立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握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对数学基本技能的评价,应关注学生能否在理解方法的基础上,针对问题特点进行合理选择,进而熟练运用;数学语言具有准确、简约、形式化等特点,能否恰当地运用数学语言及自然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也是评价的重要内容.
激活数学课堂氛围
问题探究活动的开展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究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也就是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问题探究活动的开展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而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平行和相交》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为了确保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想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3)两条直线相交可能会有几个交点?(4)相交与平行之间有什么区别?……组织学生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思考,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及数学探究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也确保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
思维拓展活动的实施
思维拓展活动的开展是学生知识灵活应用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的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思维的有效活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或者是数学习题练习中,我们要鼓励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进行解题,进而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例如,某人要在规定的时间里从北京飞向某地,如果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千米,可以早半个小时到达;如果飞机每小时飞行600千米,则晚半个小时到达,思考:该人所规定的时间应该是多少小时?北京距离该地有多少千米的航程? 引导学生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思考,找出不同的解题思路,组织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思考,这样不仅能够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知识灵活应用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小学数学的兴趣教学
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单凭我讲,孩子们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差。而通过各种感官,发挥他们好动的闪光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这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很浓,教学效果就好,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这样作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我在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时,为了让孩子们区分,并充分认识它们的特点,我让他们先用彩笔在长方体的各个面上涂上颜色,然后让小朋友们说一说它们各有几个面,主要有什么特点。为了让他们知道正方体的各个面都一样,我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用尺子去量一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他们的学习兴趣高涨了,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就很深刻,记忆牢固,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用新颖有趣的教法诱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这就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要善于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说:“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开展计算比赛,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接着我出示了如下题目:3+3+3,7+7+7+7+7,8+8+8+8……+8(100个8)。
看了题目以后,小朋友们马上投入到紧张的计算比赛中去,正在兴致勃勃地把数字一个一个地加,我却立即说出了得数。小朋友们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很奇怪。这时我说:“其实,老师做加法的本领并不比你们强,只是我掌握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时,速度就会快多了。这种运算叫乘法,你们想学吗?”正是这一举措,展示了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和巨大作用,无疑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了,从而诱发了学生急切学习乘法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数学如何抓好双基教学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