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结课方法_学习
数学课堂结课方法
在平常的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在新课导入环节上精心着力,也总结出很多切实可行的数学课堂引课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却很少有人对课堂教学的结尾给予必要的重视,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随意,给人一种“虎头蛇尾”之感. 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课堂结课方法。
提问式结课
结课的方式有很多种,而提问式结课则是众多结课方式中重要的一种。那么,何谓提问式结课呢?它是指通过教师提问的方式进行结课。提问式结课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因此该种结课方式深受一线教师的喜爱。
例如,执教“正比例与反比例”一课时,我是这样进行结课的:“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知道了正比例和反比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接下来,你们谁还能举出有关正比例和反比例的例子?”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快速转动思维,不一会儿就有学生回答:“在购物的时候,如果商品的单价一定,那么购买商品所需要的钱数和购买商品的数量成正比例关系。假如花费的钱数是特定的话,那么购买商品的数量和单价之间成反比例关系。”有的学生说:“如果一个人的行程是一定的,那么时间和速度之间就会成反比例关系。”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于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已经理解透彻。 提问式结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结课方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针对性,甚至是跑题,不仅不会提高结课成效,相反会降低结课成效。
归纳式结课
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在课堂结尾阶段应该对本节课所教内容进行科学的归纳、总结,从而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把握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归纳式结课,它是一种常用的结课方式,操作起来既简单易行,又颇具成效。
例如,执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我是这样进行结课的:“同学们,本节课即将进入结尾阶段,你们能告诉我本节课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吗?”问题提出之后,学生踊跃回答问题。有的学生说:“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有的学生说:“学习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还有的学生说:“学习了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听到学生的回答,我微笑着说道:“同学们说的都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希望你们课后能对相关内容进行复习,巩固课堂所学。”…… 归纳式结课运用起来较为简单,仅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归纳即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从而提高结课成效。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结课策略
问题拓展式
笔者所在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为了响应国家“减负”号召,每堂课只安排40分钟时间。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和发挥课外活动的作用,在结尾时根据当堂所学内容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感觉这节课虽已“终结”,但“意犹未尽”。
例如,学习七年级(下)第四章“游戏公平吗”一节内容时,结课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认为学校门口小摊上的“大富翁”抽奖游戏公平吗(先调查再思考,与同伴交流)?你的家人或亲朋买过中国福利彩票“双色球”吗?猜一猜看,买一注有多大的中奖机会?等等。
创设情境式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穿插到“意外”的问题中,从而增强课堂的感染力,把课堂结尾推向高潮,让学生惊讶、感慨、猜想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能收到非同一般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第二章《有理数的乘方》时,教师创设情境,让全班同学做一个“传话”的游戏
方法为:先由老师把“一段话”传给两位学生,然后每位学生再分别传给其他两位学生,如此下去,直到传给全班所有学生。要求每传一次一分钟,让学生试试看能否在5分钟内让全班所有的人(64人)都知道老师要传达的这句话。通过游戏活动,学生体会了“传言”传播之快,从中也掌握了有理数乘方的实质。
初中 数学课堂教学的结课方法
作业评讲式
作业评讲式也是教师常用的一种结课方式。课堂上学生所作的随堂练习、作业,对与错、解题中的误区、思维的局限性,错解的启发、奇思妙解的欣赏等都需要教师的总结和评定。例如,学习七年级(下)第五章《认识三角形》一节时,可设计几道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题目。在练习中有同学自主发现一些便捷的判断方法,即只要用最长边减去较长边的差小于最短边,或较短两边之和大于最长边时,一定能组成三角形。于是,教师通过对练习的讲评,把《认识三角形》一节的知识进行学习和推广。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组织活动式
新课程强调学生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预设一个游戏或实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感悟、提高。例如,学习八年级(下)第二章的《黄金分割》一节时,在学生掌握了黄金分割的意义、画法及简单应用后,可组织实验:测量维纳斯断臂神像(以肚脐分界)上下身的长度,看其结构是否符合黄金分割,从而回答为什么人们觉得美女维纳斯的体型最美?进而体会黄金分割的实际意义。
延伸应用式
当教学内容学完后,不是马上结束教学,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使之成为联系第二课堂的纽带。这样,既能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并应用课堂知识,从而拓宽知识面,扩大学生视野。例如,学习了勾股定理后,可向学生说明,古今中外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多种多样,各尽其妙,请同学们课后查阅相关材料,收集一些巧妙的证法。这样的结课方式,从课内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阅读,使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运用已知去获取新知,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如,在讲完对称知识后,可让学生把26个英文字母按轴对称、中心对称、既是中心对称又是轴对称及不对称进行归类。这样,既让学生对课堂知识有了重新认识的机会,又把数学知识和别的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扩大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范围。
数学课堂的结课方法
预习式结课
预习式结课,顾名思义,是指通过对下节课新学习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而实施的一种结课方式。这样的结课方式能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也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结课方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采用预习式结课方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也较为显著。
例如,执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在另外一个班级授课时我则采用了预习式结课方式:“同学们,我们今天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了学习,下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也非常简单,即长×宽×高=体积。希望下课之后你们不仅要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还要对下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预习,你们能做到吗?”“能做到!”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设置悬念,回味无穷
精彩的结尾,犹如评书讲解,总是在关键时刻戛然而止,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让人产生欲罢不能,一探究竟的欲望. 数学教学的结尾,如果采用这种方式来结束新课,可以在课后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如在教学完“反比例函数”后,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课堂总结:
A. 如何判断某一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
B. 反比例函数和正比例函数之间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C. 既然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之间存在着一些联系与区别,那么它们的性质和图像又有哪些异同呢?
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借助学生认识函数知识的规律,给学生留下悬念,让学生思考,从而促使他们去探究.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数学课堂结课方法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