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_学习
小学 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
教师在课堂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能激起学生思维剧烈活动的问题,往往比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只有处理好课堂的有效提问。今天,朴新小编就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来跟大家说说。
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及时提问。
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的地方,往往是教学重点所在之处。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通过采用铺垫性、辅助性的提问,降低坡度,减小难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我们在引导学生解答这样一道题时:“学校把360本故事书分别放在上、中、下的书架上,上层的1/4等于中层的1/5,等于下层的1/6,求下层书架上放多少本书?”
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都在冥思苦想,思维发生了障碍,这时教师点拨提问:“这三层书架中每一层书各有多少份?每一份的本数都相等吗?为什么?这三层共有多少份?”经这样一问,学生思路顿开:上层有4份,中层有5份,下层有6份,所以一共有15份,下层占故事书总本数的6/15,也就是360本的6/15。这道难题就这样被解决了。可见教师这个问正是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既疏导了学生思维的障碍,解决了疑难,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当学生的思维产生“模糊”时,及时提问。
所谓思维“模糊”,就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教师在学生思维产生“模糊”时,应采用反问或点拨性提问能引起学生反思,培养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运用正确思维规律,全面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如,一位教师教了整数加减小数后,要求学生做5-(2+1.4)等于多少。有一个学生只把整数部分相减,得出3+1.4:另一个学生先计算2+1.4得3.4,再从被减数5中减去3.4,结果在退位过程中又出现了问题,得2.4。
这说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存在着片面性,有些模糊不清。在分析这两个学生做错的原因并订正后,教师没有到此为止,而是适时引问:如果要使答案是3+1.4或2.4,那么这个题目应如何改动?这一问,立即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讨论。这一问题恰恰把整数加减小数中容易混淆或产生错误的地方暴露出来,这种问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的方式,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
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
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探究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小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
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足劲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因此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
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动力
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动力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学生参与学生活动,首先需要积极的情感支持。没有情感参与的认知活动是枯燥乏味的,也是沉重的负担。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教师首先要考虑让学生以良好的情感投入学习活动,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是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教师通常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场景,让学生观察,提取信息,提出问题。比如,教学“5的乘法口诀”,教材是呈现一幅小朋友划船图,通过填表计算船上一共有多少人,编出口诀。在教学中,我根据5的乘法口诀,先让学生伸出一只手,看看有几个手指;伸出一双手,看看有几个手指;小组合作,看看三只、四只、五只手一共有几个手指。分别把手的只数和手指的个数填入表格,然后引导学生编小5的口诀。数手指的数既简便易行,节约时间,又为小组合作提供了机会,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练习环节,通常是在一节课的后半段,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易集中。因而,练习的环节更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投入。一方面,我经常借助教材提供的素材,适时通过“找朋友”、“邮递员送信”、“摘苹果”、“帮小动物找家”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练习,心里放松,心情愉快,另一方面,我注意积极地评价和表扬学生,让学生在体验到成功喜悦的同时,再次得到练习。如,在“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练习中,我有意识地将小红花、小红旗之类的的奖品帖在黑板上,当发奖品时,我结合新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自已拿“从左边数起第3朵小红花”,“拿红旗上面的那面小旗”……评价的环节也渗透了练习的内容,学生兴致很高。
动力的源泉
兴趣叶圣陶先生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会让他们主动学习,会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源泉。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和形象思维占很大的优势,那种老生常谈的教学方法,最易使人乏味,产生心理厌倦。作为新时代的老师要千方百计地设计、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形式、手段,努力打破常规,做到破中有立,立中有变,教法灵活、形式新颖。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
课堂上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说,脑子思考,才会使书上的知识融会到他们的思想中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逐步增强学习的兴趣。如:课上巧妙的设疑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深刻思考课文的中心与主题。合理地配合使用多媒体、实物、录音等进行形象化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阅读、朗读和练习,通过图、文、声、像、动画等直观、能动的变化,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正所谓:“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数学兴趣培养
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教学过程是教师教授学生知识的主要途径。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表明: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学方式可以成功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以热情、和蔼、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位学生, 给学生创设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好学、乐学。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与老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数学回归生活,使学生在应用中体验
“数学实用化,让学生学习实用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数学教学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例如: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知识后,我让学生计算粉刷教室所用涂料的质量和价钱,包装一份礼物用包装纸的大小;学习了“比例尺”后,让学生测绘教学楼平面图等等。在实际应用中,既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又让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充满情趣
俗话说:好菜连吃三日使人厌,好戏连看三日使人烦。在课堂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即便是一种好的方法,经常使用也会失去它的魅力。为激发、保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选用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笔算乘法教学,看起来很简单,但要让学生掌握得快、掌握得牢,学得有趣味,也并非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有人照本宣科,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练习,每次1到2个例题,一次教完就过去了。
我在教学时,先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然后从情景中提出问题,同桌合作尝试解决问题,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做学生学得快,掌握的牢,还培养了与人合作的能力。两种做法、两种效果,前者肃然无味,后者乐趣融融。实践证明,一个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的数学教师深受学生欢迎。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