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如何进行说理教学_学习
小学 数学如何进行说理教学
小学数学如何进行说理教学?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思维渐趋清晰,数理逐步明确,从而获得了体验成功的快感,萌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今天,朴新小编就说说与此相关的数学方法。
1.“说理”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从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开始到20以内各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只出现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后期把所求的问题用“?”表示出来,也是低年级最早接触的应用题.后来才慢慢转化为图文应用题,也就是已知条件不画出数量是多少,而只注明数字.教材这样的安排都是为了有意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但怎样才能做到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呢?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内容进行引导,对学生的观察顺序进行引导,对学生的观察方法进行训练.而这三项观察的训练都必须借助语言这个工具,也就是说,让学生将观察的过程说出来.
如上所提到的现象三:教师就可以引导:“图上有了什么?”(这是观察的内容)图上左边画了什么?右边画了什么?还有什么跟我们以前接触的图有什么不同?(这是引导观察的顺序)请你完整地把这幅图的图意说一遍.(观察的整体有序性)
学生观察的同时教师要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把观察到得信息说出来,从引导着说――半扶着说――直到自己说.这样,以“观”促“说”,以“说”促“观”,不但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还缓和了低年级学生刚接触应用题的难度,从理性层面上让学生感知应用题的结构.
2.“说理”有助于抽象思维的发展
知识的形成过程一般按照“形成表象――语言内化――抽象概括”的思维程序进行.任何数学知识都有其形成过程,如果能将其形成过程“说”清楚,变成学生自己能表述的东西,就相当于弄清了问题的形成过程,也相当于解决了整个问题的一半.可以说,“说理”既可以使学生检验解题过程是否正确,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又能使学生进一步解题和掌握解题过程.
3.“说理”可以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训练
数学课的重点就是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语言和思维是紧密相连的,语言是思维的补充.要说就必须想,让学生多说就是让学生多想.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学生的审题,分析说理能力的训练,从而达到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利用自主学习方式
每位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自主学习是他们主动构建知识的重要方式。教师需要研究如何引导他们探索新知,为他们创造自主探究的空间,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执教《周期问题》一课时,我发现学生是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课前先让孩子们研究用自己的方式把主题图上的排列规律描述出来。然后我搜集了他们的作品,发现有的学生用文字描述,有的学生用图形描述,有的用数字代替,有的把有同样规律的一组圈在了一起,自然分组。这些作品反映了学生的不同思维层次,在课上我设计了一个“我获奖了”的展示平台把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了展示,让学生自己介绍想法,上榜的学生都很开心,有相同想法的学生也得到了肯定。接着通过学生的介绍及对比,学生的眼界变得开阔,也便于后面的解题。
发动学生的附属动力的“马达“,倍道而进
在平时教学中,我虽然对学生非常严格,但是只要发现学生的进步点、闪光点,都会进行表扬和指导。如:四(3)班的小涛,他不会画平移图和旋转图,我虽然在学校指导他画了多次,但是他很快就忘记了。我经常放学后对他进行特别指导,经过一个星期,他的进步很大。我在班上表扬了他:“本星期小涛同学的画图有很大进步,这肯定是在课后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告诉大家,认真努力一定会有收获!”其他同学也惊讶于小涛的进步,切实感受到只要努力就会成功,不仅增强了小涛的自信心,而且给其他同学带来了正能量。
发动学生的自我提高动力,全速前进
自我提高动力是指学生为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而引起发奋学习的一种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带给成功的学生以欣赏,使其他学生受到感染、羡慕,并鼓动大家用掌声或欣赏的目光等方式表示自己的赞赏之情。在解题过程中,如果有学生愿意展示,就是把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像小老师一样为大家讲解。在班级内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了两个为一组结为学习小组的活动(同质分组),对作业表现和测评进行对比,找出自己的问题,给自己树立努力目标,大大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使班级中学习气氛浓厚。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数学思维的培养
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思考欲望。思维能力是在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主动、积极思维又源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使每节课形象、生动,并有意创造动人情境,设置诱人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二、引领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
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潜在影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题路是依据,学路是主体,教路是主导,三者要融为一体,达到最佳状态,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而要达到上述目的,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时,务必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循循善诱,启而有法,让学生积极去想,主动获取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感兴趣并熟悉的事物,把生活中的数学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联系和相互连结的动感知识。教师简洁、清晰、富有逻辑性的导语提示,会以最佳状态引领学生思维逐步深入。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
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教学中应当教育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养成追根究底的习惯。数学思维的敏捷性主要反映了正确前提下的速度问题。运算速度不仅仅是对数学知识理解程度的差异,而且还有运算习惯以及思维概括能力的差异。数学教学中,应当时刻向学生提出速度方面的要求,使学生掌握速算的要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应当增强数学教学的变化性,为学生提供思维的广泛联想空间,使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种角度进行考虑,并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思路,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小学数学兴趣教学
1.“讲”要精练。教师是主导,“讲”是为了提示、解释、引导。“讲”必须精要,不可繁杂,关键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解释学生不理解的问题和提供思考问题的方法。同时,“讲”的时间要掌握适当的比例,要因内容而宜,因班级而宜。“讲”的时间过少,或情景创设过多,学生对知识点只能一知半解。小学数学课“讲”的时间比例掌握在20%~30%为宜。
2.“思”要充分。一是留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如结合课本的阅读,带着老师的提示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同时做一些必要的思考记录,不必追求小组讨论的“热闹”氛围,让多余的“热闹”复归“安静”,让给学生一个“悟”的时间和空间。二是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和平台。着眼全体学生,给好、中、差生均等的思考机会。
3.“练”要综合。“练”是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是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便于有针对性地展开后续教学的有效手段。目前,课堂作业以书本后面的习题为指导,以一些基本题为主,其实这些基本题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完成。布置的书面作业应针对所学内容,精选部分综合性的习题。这样,既能巩固当堂所学的知识,又能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4.“查”要大胆。“查”,换言之就是“测试”“考查”。这是检查教学效果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在“教育新政”出台以来,很多管理者和教师不敢测试考查了,其实这是对“教育新政”的偏颇认识,这涉及到对有效教学的评价问题。有效教学的评价涉及内容十分广泛,然而最基本的是“教”和“学”两个方面。有效地“教”定位于“优化引导”,在“精要”“精当”上下工夫。例如,文本阅读适合学生的学力;目标制订切合学生的实际;教学过程适合学生的需要;教学手段服务学生的发展。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如何进行说理教学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