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生动有趣_学习
小学 数学教学如何生动有趣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生动有趣?让枯燥呆板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是身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应该极力探索和追求的目标,我们一定要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为依据,对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设计巧妙的开场白,牢牢吸引学生注意力
一节课的开场白犹如一首歌曲的前奏,旋律悦耳、动听,就能吸引听者,给听者带来听觉的享受。所以,一节课的开场白如果设计得精彩、巧妙,那么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小学生对各种新生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探索兴趣较浓。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因素,在设计开场白时,要注意做到设计得巧妙、有趣,从而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自觉、主动地学习数学新课。
比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节中有关“分数的大小比较”这部分内容时,一上课,我就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开场白: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中午时,大家都饿了,于是悟空去一户人家去化斋,要了一张大饼回来,看见大饼,八戒馋得直流口水,连忙说道:“我要吃这张饼的六分之一。”悟空偷笑,说道:“好好,给你六分之一,我们三个人每人吃剩下的饼的三分之一。”分完之后,八戒开心地吃了起来,但是一边吃一边嘀咕:“为什么我的饼看着比你们的都小呢?”……讲到这里,故事戛然而止,看着听得入了迷的学生,我问道:“八戒的疑问正确吗?它的饼是不是比别人的都小?接下来,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学习新课内容,你们就能知道八戒的疑问是否正确了。”这样,我在设计开场白时,给学生讲了他们最感兴趣的《西游记》的故事,同时根据故事情节向学生提出疑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他们都想知道八戒的疑虑是不是正确的,于是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状态十分投入,课堂气氛十分轻松活跃。
融入有趣的数学游戏,唤起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
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作为一种令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是让人们身心可以得到放松的娱乐方式,尤其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更是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在讲授数学内容时,可以尝试将游戏融入进来,这样就能改变学生对数学呆板、乏味的印象,学生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提升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分类》这一单元时,在初步完成了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后,我将班里学生四人分为一组,然后每组发放一个学具袋,学具袋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如橡皮、练习册、乒乓球、玻璃器、梳子、牙膏盒、铅笔、钢笔、排球模型、牙刷等,要求每组轮流到讲台上,对学具袋里的物体进行分类,哪一组用的时间最少,而且分类正确,哪一组就是冠军小组。因为这一活动形式极富娱乐性和竞争性,班里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得十分有兴趣,都兴致勃勃地参与进来,课堂气氛显得愉快、热烈。学生通过玩游戏,巩固了对分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获得了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数学课的教学方法
注重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考余地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还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索和思考,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教科书中的例题是一个学习的范例,学生要通过例题的学习。了解以例题为代表的一类知识的规律和解题方法,并不是说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例题就可以自然地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要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学生需要在头脑中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甚至经过若干次错误与不完善的思考,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与自己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融为一体,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在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
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①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②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教学生去学,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也要帮助学生会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进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果。③运用探究式教学。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创设数学课堂氛围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设疑激趣,创设符合学生认知学的有效性
在数学学习中,“发现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努力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而不仅仅是数学问题的解决者。例如,在教学《比较分数大小》一课时,教师从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引入:唐僧师徒取经途中,口渴难耐,八戒找来西瓜,孙悟空提议:“为公平起见,师徒每人吃四分之一。”猪八戒一脸不高兴:“西瓜是我找来的,我最少要吃五分之一。”
沙僧听了直笑:“给你八分之一如何?”八戒听了高兴的接了过来。忽然,他拍着脑袋说:“我真傻。”学生边听边看,注意力高度集中,问题就引出来了:“八戒是否吃的最多,为什么他说自己傻?”这样的问题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赋予童话的色彩,使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主动性得到发挥,质疑水平、创新思维得到提高。善于从学习情境提出问题就意味着学生有良好的数学学习意识,而愿意提出问题则意味着学生对学习有积极的态度。为了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教师就应积极为学生创设与生活内容有关、愉悦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变“疑问”为“思考”
思维自疑问和好奇开始,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中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觉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并且初步形成“我能够而且应当学会数学地思考”。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地设置的。在讲“比例尺”一课时。教师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学校教学楼的平面图,尽管学生认真努力,但画出来的平面图五花八门、不尽如人意。老师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原因,学生通过讨论认为,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方向不知道怎么确定。一个是不知道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画多长。
因此造成所画的平面图不是自己头脑中理想的结果。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我们先看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实际的距离画在纸上应当怎么画就准确了?学生积极思考,认为应当把实际的长度都缩小相同的倍数画在纸上。我们看到:在这里。教师没有上来就讲比例尺的知识,而是创设让学生画教学平面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数学的来龙去脉,解决了数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过程。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从而学到了有用的数学。
数学思维培养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说:“创新思维是通过疑问与惊奇开始的,具备了疑问,才能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才能够发现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主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的思维意识在开始萌发的时候,教师如果能够恰如其分地进行引导,将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如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一课的教学时,我用多媒体演示:古埃及人的金字塔。让学生猜测一下它的塔基可能的形状?(学生中有的猜是三角形,有的猜是正方形,有的猜是长方体,有的猜是圆形……)这时我动画演示:剖开塔基的截面,显示它的形状,正方形的形状得到认同,从而引出探究的问题:公元前2700年,古埃及人就已经知道在建筑中应用直角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古埃及人究竟是怎样确定直角的吗……这样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再如,讲到“黄金分割”这一节时,可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主持人主持节目时所站的位置等,进而引申出黄金分割点, 从而吸引学生对黄金分割的学习。
所以,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正确的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创设好问题的情境,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其关键在于怎样更好地进行问题的解决口的寻找。要通过富有启发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意识,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巧设新的问题矛盾,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斗志,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意识流畅的发展。所以,教师科学地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建起师生间的民主关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的接触、碰撞和沟通。在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本身的情感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情感活动起重要的能动作用。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起和谐、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都有一种轻松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赞扬和鼓励。这样能使学生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去探求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讲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可先出示两个图表,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同学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还有的同学用一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我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想办法,开动脑筋的同时,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中国土地的面积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吗?”得到老师欣赏和赞扬的同学们又产生疑问,引起思考。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教学如何生动有趣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