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 小学 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之敢创造,关键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素质教育鲜明地提出了“人”的意识的觉醒,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可以任家长和教师加工的材料”,而是可以独立于家长和教师之外而有自己的意志与愿望的人。学生是一个充满情感、有理想、有个性的完整的生命体。教师的任务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促成受教育者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它既是以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师生之间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正如一位心理学家在论述教学活动本质特征时所阐述的那样:“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

教学中巧妙的构思、精心的设问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在讲《圆的周长计算》一课时,我首先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分别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时,提出“圆形水池能立起来滚动吗?”迫使学生不得不另辟蹊径,想出了“绳测”的方法。这时,又一次设疑,将一个白色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提出“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实践证明了“滚动”和“绳测”的方法均有局限性。
 

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圆周长的普遍规律呢?又一次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创造的欲望。学生们认真操作、观察、思考、实践,终于发现了“圆周长总是比它的直径三倍多一些”的规律。我们教师通过层层设疑等方式的提问,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根据学生自己主观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能力,在这个范畴之内所形成的方法、设想(尽管早被前人所认识的)等,就是学生的创造。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正是走了当年科学家发现、发明、创造的道路。在数学活动中,学会学习数学,既长了知识,又长了智慧。同学们充分体验着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
 

数学课堂教学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创设良好教学环境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一般会将自己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中心,单纯地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数学知识,学生只需要端端正正地坐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即可,这就造成学生对教师有着严重的依赖性,一旦离开教师的指导,学生难以应付各种数学问题。除此之外,在“师道尊严”理念的影响下,学生会将教师作为教学的权威,对教师有一种敬畏心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难以参与课堂活动,这就使整个课堂氛围沉闷、枯燥。
 

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观察、分析,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无论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以此拉近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会走下讲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甚至在不影响教学进程的前提下,我会和学生开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玩笑,以此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以开放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接受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学生由于数学认知结构的影响,会在数学练习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我不会直接在课堂上对其进行批评,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我一般会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从学生的解题实际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可以在学生自己讲述的过程中为其提供一个自我改进的机会。通过以上方式,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可以实现“亲其师,信其道”,提高教学质量。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数学思维培养

创新实践课堂,开启学生的思维兴趣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还较差,加上数学又是门比较抽象的课程,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为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化难为易,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就需要更形象具体的课堂指导,这就要从教学实践中来实现。比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学习中,笔者就充分利用了创新课堂实践引导,我首先对学生们进行了图形知识巩固,请学生们准备一张笔记本纸自己动手折一折,比一比,学生们很快回忆起了长方形对边长度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点。接下来我提了一个出乎意外的要求:“哪位同学会做风车?”请上来的同学很熟练地向全班展示了制作过程,边做边讲解:“首先裁一个正方形,然后两边角对折,折好后用剪刀把折痕的四条边剪开,最后把剪开的三角形的一角卷向中间,四个角都卷一面,最后用图钉钉在铅笔上就做好啦。”
 

学生们有的开始学着做,有的笑着议论,课堂氛围格外活跃。我趁势开始了引导:“这位同学讲解得很详细,他也给我们带出了一个信息:这个风车制作的过程中都产生了什么形状呢?”“正方形、三角形。”“现在我让风车转动起来,你们看到了什么形状?”学生们答得很响亮:“圆形。”“是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图形的拼组,生活中的事物只要留意都能发现不同图形的组合变形,同学们能提出例子吗?”学生们提出了公交车有长方形和圆形的组合、电脑键盘有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组合等富有想象力的例子。有了实践引导基础,学生们在之后的拼图练习中也积极调动了思维,进展十分顺利。创新实践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让学生发现问题,得到创新启发,同时,课堂实践也能够调剂严肃的课堂氛围,更容易开启学生的思维兴趣。

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
 

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现今教育的首要任务。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幼儿抓起,小学阶段必须大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具有正确判断的能力、大胆批判的能力、勇于冒险的能力和自觉约束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遇到不懂、不清楚等拿不定主意的题目,教师则需要给予学生鼓励,并及时引导、解答学生质疑中所提出的问题。在质疑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教师应尽量扩散学生的质疑点,增加数学知识的学习题材。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一些疑问,比如“你能根据 62+48 来计算 63+47 吗 ? ”“为什么车轮子要制成圆型的而不是方形的 ?”疑问使学生产生好奇, 好奇又萌发起学生想实践、想创新的意识。学生能提问,这是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质疑,使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使学生敢想敢做,这样才能点燃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
 

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重视情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自身演绎性特点,与某些学科相比,其情趣性似有先天不足,教材的编写由于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以及数学内容的演绎特点,形式上给人一副严肃的面孔。虽然章头有实际应用题,章尾有阅读材料,等等,但这种印象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所以教师应重视教学内容的情境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情境需要我们去挖掘、发现、收集、选择和重组。
 

讲极限概念可这样设计情境:用学生熟悉的一首诗来形象说明,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一首离别诗,用数学的眼光可以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中的船和送客的人间的距离越大(→+∞),视野中的孤帆在水天一色中消失(→+0),而心情却越加凝重,感伤之情油然而生(+∞)。这里把数学中极限思想与文学美整合到了一起,形成了一幅感人的画面。由此,我们不仅寻找到了数学的源泉,而且将抽象的极限概念经过具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唐诗诠释后变得情真意切。
 

善于引导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要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必须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当好引导者,重视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去如何发现和探索问题。数学教学是揭示数学思维过程的活动,教师要充分暴露思维过程,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创造民主课堂,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参与教学,互相争论,互相启迪,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课堂教学重要的是使学生保持巩固稳定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因此教师创设情景,设计好每节课,突出兴趣的集中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就成为教学的关键。
 

通过恰当的质疑问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参与感,使学生享受到对未知的探求和智力活动的愉快;选取适当内容指导学生自学,教师“质疑”;通过一题多解,层层设障,使学生善于变异开拓,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精心设计启发性练习,联系的内容要有针对性,通过适当的难度诱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并得到适当的锻炼和提高。总之,教学中既不能“逼着学生走路”,也不能“背着学生走路”,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兴趣,引导学生大胆创新与探索。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