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_学习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利用数学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数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一、联系生活,于情境中渗透数感
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素材创设有利于儿童理解数学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再现数的概念和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语言来进行表达和交流,从而让学生把握数的概念的实质,建立良好的数感。例如,讲“0”时,启发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0”。学生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电话号码当中有‘0’”,“车牌上有‘0’”,“直尺上有‘0’”,“温度表上有‘0’”,“身份证上有‘0’”,“在体育比赛的比分上见过‘0’”……通过联系身边的事物,学生体会到“0”除了表示没有之外,还可以在温度表、方向图上表示分界点,在直尺上表示起点,在日历、电话、车牌上与其他数字一起组成号码。学生通过联系生活能够体会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
二、自主学习,于探究中体验数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能将静态的结论性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探究性的数学活动。如让学生数出12根小棒,数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再数出16根,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数的方式也不同的:有的是1根1根地数,直到数到16根;有的是2根2根的数,直到数到16根;有的把10根捆成1捆,就很容易看出是16根……然后通过交流、展示,学生们形象地感受到“把10根捆成一捆”的方法的优越性,也对“10个1是1个10”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动手操作,于实践中掌握数感
动手操作,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感知数、理解数的意义。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要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数学,于动手中做数学、用数学,而不仅仅是听数学、记数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主动发展的天空,注重实践活动的数学课堂必将成为学生探究的乐园、创新的摇篮。同样,数感的培养和发展,更离不开实践活动。一年级小朋友好奇、好动,简单的实践活动如操作、观察、猜测、交流等对他们来说是充满吸引力的。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中,为培养学生的数感,设计了很多有趣的实践活动,如在教“统计”时,根据课本中的主题图设计问题情境:“小朋友调查了全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的情况,小朋友,你们猜一猜哪种水果喜欢吃的人最多?”“你用什么方法能让同学一眼就看出哪一种水果喜欢吃的人最多?”然后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议一议、说一说,并用实物图摆一摆,从中选择出最优方法,画出统计图。这样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使学生对数有一个鲜明的表象,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时,他们会在头脑中有个具体的参照物。
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于是过去的“复习型”、“开门见山型”……等导入课题的方法大多被“创设情景”导入法所代替,内容生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很多很多,课堂所追求的“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拥有学习主动权”在预设好的情境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落实。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出现了一些情境牵强附会的现象。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境设计,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情境创设不能牵强地与生活、语文联系;创设导入情境不能太长,新课的导入要简洁有效。所以,有些知识的教学,采用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学习或开门见山,效果会更好更简便更节约时间。
统筹教与学的关系
1、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老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情境,创造机会,引发学生求知欲,唤醒学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数学课的预习阶段:可用疑问启思、练习启疑等方式激趣,使“课伊始,趣味生”;课的展示阶段:可用任务分配、讨论交流、亲身示范、比较对照、举一反三等方式激趣,使“课正行,趣正浓”;课的反馈阶段:可用向他挑点、质疑问难、讨论延伸、系统提高等方式激趣,使“课已尽,趣犹存”。我们可以采取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理论知识贯穿在数学情景中,只要教师呈现的信息技能有意义,学生对上课富有亲切感,怎能不激起内心的涟漪,产生浓厚了学习兴趣呢?
2、教学表达幽默
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其主要表现在老师讲解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适时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和有效。有时面对学生的差错,也不必声色俱厉,幽默地纠错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数学教学方法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转化归结法
例2,甲乙两名运动员进行跳跃比赛,甲每次可向前跳41/20米,黄鼠狼每次可向前跳23/10米。它们每秒种都只跳一次。比赛途中,从起点开始,每隔123/10米设有一个陷阱,当它们之中有一个掉进陷阱时,另一个跳了多少米?
这是一个实际问题,而这些实际问题往往是小学生最头疼的问题,因为小学生对理解题目的真正意图有困难。通过分析知道,当甲或者乙第一次掉进陷阱时,它所跳过的距离即是它每次所跳距离41/20(或2 3/10)米的整倍数,又是陷阱间隔12 3/10米的整倍数,也就是4 1/20和12 3/10的“最小公倍数”(或2 3/10和12 3/10的“最小公倍数”)。针对两种情况,再分别算出各跳了几次,确定谁先掉入陷阱,问题就基本解决了。上面的思考过程,实质上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分析转化、归结为一个求“最小公倍数”的问题,即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这种转化归结法就可以将小学生难以读懂的实际问题转化,归结为教学中所学的数学问题。这样实际问心就很快解决了。
模型教学法
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学会利用数具模型来授课。数学模型直观生动,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具模型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教师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更直观、更简单的问题。例在讲解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时,如果仅仅将公式告诉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的话恐怕难以理解公式的意义。不能灵活运用。
我们可以把教学模型拿到课堂,教学模型现将圆柱体沿直径方向剖成两个半圆柱。然后又将两个半圆柱沿半径方向剖成小的扇形体。然后将这两部分边缘相连的扇形体吻合起来,这时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不是一个圆柱体,而是一个极为类似的长方体。从这个极为类似的长方体上面可以看出来圆柱体的底面积已经变成了这个长方体的一个长方形面。而圆柱体的高变成了长方体的宽了。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这样也就很轻松的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并且这样教学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运用并且记忆深刻。
数学思维培养
讲课要采用同视觉形象相关的手段看到的比听到的印象要深
单纯靠听觉,一般只能记住15%左右,如果靠视觉,从图象获得知识,一般能记住25%左右,假如把两者结合起来,就能记住60%左右。瑞士教育家佩斯塔洛希用这样一条原则作为出发点:思维的发展同“视觉说明”相联系。因此在讲课中应尽量采用同视觉形象相关的手段,即要重视板书、模型和图形的作用。
在数学中,形象思维所起作用明显地表现在图形上。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被转化为图形,那么思想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并且能创造性的思索问题的解法。形象思维是自始至终不舍弃具体形象的思维,它的理性认识活动是通过形象和图画来显示真理的,它不但有助人们接受、理解未曾接触过和知识,而且还有助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勤于思索和勇于创新的良好思维品质。电化教学是利用视觉形象的重要手段,应在数学教学中大力提倡。例如采用电化教学讲授几何图形的动态关系,能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的作用,从而形成大量的感觉和表象。它不但是形成抽象的数学结论和基础,而且也是积极的创造探究活动。
注意对求异思维的培养求异思维又叫分散性或发散性思维
它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与形象思维都具有思路开阔,横向穿插,富有延展性及灵活性的“平面思维”特点,由脑科学研究表明它们都由右脑控制,故有人主为形象思维就是求异思维,而求异思维又被认为是创造性思维。由于传统的教材内容及在数学考试命题中只注意求同思维,使思维规范化;而对依据定理、公式和已知条件,产生多种想法,广开思路,提出新的假设、新的结构,发现和解决新问题重视不够。所以在教学中往往中只注意求同思维,忽视了求异思维的培养。为了使学生具有创造精神,必须注意由求同转向求异。
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教学中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具体形象迅速进行联想,从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探求问题的解答,通过对图形、模型的观察、操作,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考虑问题,获得直觉式发散;对图表和图式作分类组合,对图形的意义作多种解释等充分利用形象思维来培养求异思维。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要求教师具有创造性的治学态度,把教学工作变为创造性活动外,还应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做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互渗透,互为表里,互相补充,使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感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