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_学习
数学课程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
数学课程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评价的标准、内容、方法也应有所区别,应该因材施评,对于出色的学生,教师可以简单的一句“很好”“不错”予以肯定,但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则不妨多鼓励几句,或全班掌声鼓励。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教学方法。
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定量评价主要用于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检测时采用百分制或等级制的方式,要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但不能根据分数排名次,只要求教师做好分析试卷,找出薄弱环节,并认真讲评试卷,为学生补上缺漏的知识,定性评价主要指对于一些可测度不明显的因素,如:情感、态度等进行描述性的评价,定性描述可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的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2.笔试、口试、实际操作相结合
笔试是传统的书面答卷形式,出试卷时应注重提高命题的质量,试卷内容应体现综合学科的知识。命题尽量接近生活实际,设置一些开放性的,学生喜欢的试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考查学生综合利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口试主要是让学生口算、听算、根据条件编题、口述解题思路、讲解公式或法则的推导过程等,实际操作主要是让学生经过实物测量、画图、拼摆、教具的演示等方面的动手操作,然后写一些活动小结或小论文来反映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例如:一所学校五年级数学考试的试题为:任选一条街道的某一段,观察道路两侧还有多少树木尚未栽种?查阅资料,算一算一棵10年树木一年大约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释放多少氧气?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你的看法和建议,口试笔试及实际操作相结合,考查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把学生从课堂引向积极主动的参与,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展示的平台。
3.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在进行学生评价时,不应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开展自评与互评,例如:在成长记录袋中,每月最后设计一个“评价”栏,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反思,并定下下月的发展目标,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可用互动式的评价,这样可以使学生全面的认识自己,欣赏自己的每次进步,也提供了纵向比较,评价的平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其潜能的发挥与创造能力的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创新学习情境、教学氛围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内化的过程,学生获得知识,要靠思维沿着一定的方向进行活动,按照一定程序展开或收缩。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导向主要通过提问来调控,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对学生具有制约作用,而学生思维是否活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提问题的内容和结构。问题的提出在语句结构上对学生的回答方式和内容不应有严格限制,不要形成像“是”或“不是”标准化格式。提问应注重了解学生看待、研究问题的方式和想法,避免老师个人的明确倾向,有意无意将自己对事物的概念定义和分类方式暗示学生。例如,像提出“对这个结论你怎么想,怎么看?”“为什么不这样”的暗示问题。当然,教师在课堂上设问要有指导性,使学生的回答有连贯性、系统性;设问还要有深度,使学生真正做到发现问题的实质,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首先,教师要有创新精神。教师应成为创新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主动开拓进取,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动机,善于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信任的表情和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幻想报以热情的肯定、鼓励和积极的引导态度,而绝不应用僵化的思想来束缚学生。因为创新往往是意外之作,不少是出于机遇。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性人才。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设轻松、愉快、竞争、活跃的气氛,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营造宽松的环境。宽松、和谐、平等、竞争的环境,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易于知识的新创。例如在讲授新课时,先放手让他们根据已学的知识,加上自己的推想,把要学的东西先尝试着解答出来,然后各自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在小组内发表,也是一种好的做法。
联系生活,巧妙运用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在教学时应尽可能让学生把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在学习“初步认识角”的时候,我最开始让大家在教室中找到角,看着角的形状了解到角有两条边,且这两条边的一端相交在同一个顶点。认识到角的样子,我让同桌见相互帮助用自己的小小手摆出角的样子,一下子将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起来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应该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在学习初步认识长度时,同学们总是很难理解“厘米”、“米”之间的差别,为了便于同学们理解,我将1米和1厘米画在黑板上,让同学轮流上台用手体会两者之间的差别。同学们加深印象后,适时提出“填单位”的小问题:文具盒的单位、小朋友身高的单位、床的单位、楼房的单位。将所学的知识联系到实际中去后,同学们加深了印象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丰富起来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只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了不起再多挂几张挂画,一块小黑板。老师教的累,学生学的也累,甚至一些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兴趣。这时多媒体教学这种新形式的出现,好比是茫茫沙漠中的一处绿洲。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以往教学中无法展示的东西栩栩如生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大大屏幕前,学生可以看到那精彩的动画,听到那美妙的音乐,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由抽象转直观的美妙······运用多媒体可以将教学中无法展示出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为一体,把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趣”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数学学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较真切的认识,留下深刻的印象。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如在教学北师大教材第一册“整理房间”一课,我利用多媒体呈现小明堆得乱七八糟的房间,让学生看一看,小明的房间整洁嘛,你能不能帮他整理一下。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我根据学生的意见将房间整理好,并用多媒体呈现出来,两者一对比,学生马上就体会到分类整理的好处,对于接着学习分类知识兴趣一下就来了,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投入。又如教学北师大教材第二册七巧板一课,我从网上下载了《守株待兔》的动画片让学生观看,再用七巧板将故事拼出,教室里马上就沸腾了,学生们跃跃欲试,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合作用多副七巧板拼故事或画,结果这节课学生拼出了许多好的作品,让我大吃一惊。在课快结束时,我利用多媒体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正是由于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激活学生的创造欲望,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设丰富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如在教学“购物与数学”这类内容时,我精心设计运用数学的生活情境。老师提出的问题是:要去春游了,你准备到超市买些什么用品?怎样买花钱少又买的东西多?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购物方案设计开始了。孩子们兴趣盎然,纷纷出谋划策,计算着钱数。有的单独购物,有的合作完成。
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着学习的兴趣和数学的价值。当购物方案设计在孩子们兴奋之中落下帷幕时,老师作了简单的小结:“同学们,你们去超市购物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方案,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其实,大家说的、做的、算的都离不开两个字:“数学!”孩子们这时理解了数学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数学课就应该如此,多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数学教学只有更贴近学生生活,才能更活跃,更丰富多彩,令学生们兴趣盎然。
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
1、趣味导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怎样导入课堂教学,是一节数学课非常关键的一步。课堂导入得好,学生的兴趣就高,进入课堂的角色就快,思维就集中,求知欲就强。学生提高了兴趣,积极思考,很快进入教学内容,收到良好的效果。
2、创造情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
3、巧妙提问,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生缺乏变通能力,思维较单一。因此在教学中,要精选习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在解法上不拘一格,并注意从多种解法中对比分析,尽可能采用灵活的简单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4、巧设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小学生的思维缓慢而不敏捷。计算的快慢,直接影响思维的发展,因此,进行提高计算速度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但进行计算速度的训练要注意教给学生简算的方法,让学生在计算中自觉运用。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数学课程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