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如何突出教学重点

数学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在数学课堂中如何突出教学重点,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只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在备课上多动脑筋,认真研究大纲,努力钻研教材,全心全意地投身到教学工作中去,就能找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锦囊妙计,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引导自主探索
 

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以持久,自我控制能力低。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活动自主探索知识,从而自然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以学生动手操作来展开教学活动,共分以下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引导学生用对折、画一画和概念推理等方法,探究出圆的半径和直径有无数条;
 

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借助测量、对折、半径的概念进行推理,清楚地认识到同一个圆中的半径和直径都分别相等;第三个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对折及直径与半径的内在联系,发现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第四个环节,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活动,发现“圆心决定圆的位置”等结论。课堂教学中,正是因为教师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机会和时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突出了课堂教学的重点。

个案整理,初尝单线思维
 

趁热打铁,我揭示了本节课需要完成的主题内容:面积,并把它写在黑板的中央。告诉学生们,这个写在中央的名词或动词就是主题关键词,也就是表达核心的词。写上了中心主题词,我询问同学脑中迅速出现的与其有关的联想词是什么,同学们立刻活跃起来,纷纷提出了“面积单位”“正方形面积”“长方形面积”“圆面积”“三角形以及梯形面积”等许多语句。此时老师的心情也被学生们直接的反应给激活,告诉学生们,这第一反应产生的词句就属于“次主题”,也就成功的与主题产生了单线联系。把此主题与核心主题连上线,就基本完成了思维的最初级阶段。
 

想向中级阶段延伸,就得在线上添上方向箭头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语句。老师在“面积”和“正方形面积”上写上了这样一个词“包含”。学生心领神会的点头,表示了他们的理解。有了老师的示范,我立即布置了学生们进行尝试练习,选择一个黑板上的次主题展开连线思维工作。巡视学生们练习,我看到了有学生选择了“正方形”主题,写下了它的次主题“长方形”,中间连上了单方向箭头,写上了关系句“基础”。也有学生选择了“三角形面积”与“S=A*H/2”连上线,写上了“计算公式”关系句。还有学生画了一个圆旁边连上的被切割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图形。
 

数学课堂教学

与学生进行沟通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作为课程讲解的主体,依据教材生搬硬套讲解理论知识,学生机械性的背诵知识点,老师与学生之间缺少沟通,从而限定了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及创新能力,教学质量相对较差。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转变此种局面,与学生进行沟通,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引导学生自行探索知识点,从而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在讲解“两位数加法”课程时,就可以先为学生布置一道习题“42+21=?”然后让学生自行进行计算,获取结果。待学生计算完后,选出部分学生讲解自身的解题思路,就会发现学生们的思路很多,一些学生先将42拆成40与2,然后计算40+21=61,61+2=63,从而获取正确答案;而还有部分学生将21拆分成20和1,然后计算42+20=62,62+1=63。获取正确答案,教职人员需要对学生的不同观念进行总结。需要注意的是,当学生出现一些特殊的观点时,教师不应急于否定,而需要认真聆听,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记忆知识点,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知识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内容都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教师就需要将数学理论知识同学生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找寻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冬季清雪活动时,老师就可以为学生假设一道数学习题:如果扫雪的距离为200米,学生们被划分两个小组,如果A组单独工作,则4小时可以完成,如果B组单独工作,则5小时可以完成,那么,A、B小组一起工作,几小时可以完成?学生们通过已知的知识可以得到结果:200÷(200÷4+200÷5)≈2.2(小时)。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工作,学生就会发现真的差不多应用2小时完成。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很容易的记忆相应知识点,从而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

用新颖有趣的教法诱发学习兴趣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这就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要善于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例如果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说:“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开展计算比赛,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接着我出示了如下题目:3+3+3,7+7+7+7+7,8+8+8+8……+8(100个8)。看了题目以后,小朋友们马上投入到紧张的计算比赛中去,正在兴致勃勃的把数字一个一个的加,我却立即说出了得数。小朋友们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很奇怪。这时我说:”其实,老师做加法的本领并不比你们强,只是我掌握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时,速度就会快多了。这种运算叫乘法,你们想学吗?“正是这一举措,展示了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和巨大作用,无疑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了,从而诱发了学生急切学习乘法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成功感增添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是在自身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责任在于相机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学习获得成功
 

当学生想独立的去探索某个新知时,要十分注意情绪鼓舞:“你一定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你一定能行!”等。当学生的学习停留于一定的水平时,要注意设“跳板”引渡,使他们成功的到达知识的彼岸。当学生的学习活动遇到困难,特别是后进生泄气自卑时,要特别注意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使他们“跳一下也能摘到果子吃”。这样,各种不同水平的学生就会在探究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感油然而生,进一步增添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开发学生数学思维

明确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的方向
 

小学学习数学的思维方向明显特点是单向直进,即顺着一个方向前进,对周围的其他因素“视而不见”。而皮亚杰认为思维水平的区分标志是“守恒”和“可逆性”。这里在所谓“守恒”就是当一个运算发生变化时,仍有某些因素保持不变,这不变的恒量称为守恒。而“可逆性”是指一种运算能用逆运算作补偿。学生要能进行“运算”,这个运算应当是具有可逆性的内化了的动作。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定向集中思维,又要注重多向发散思维。前者是利用已有的信息积累和记忆模式,集中向一个目标进行分析推理,全力找到的合理的答案。后者是重组眼前或记忆系统中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解答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朝不同方向进行思索,探求多种答案。在对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越来越强烈的今天,我们必须十分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方向性,要利用一切教材中的有利因素,训练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用的思维方法。
 

联系实际注重应用、使小学生思维灵活变通
 

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要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但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应用缺乏真实性。一些应用情境是教师人为“设计”、想当然“加工”的。如学习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后,有的教师提供标有长、宽的长方形客厅平面图,要求学生计算出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方砖才能将客厅铺设得既整齐又美观且都是整块数,全然不顾及现实生活中是否有从最小公倍数角度去选择地砖的可能。
 

二是应用的目标定位失当。数学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运用。由此,一些教师把应用的价值和作用放大到了不切实际的程度,很少去思考应用对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事实上,对于小学生来说,把数学应用到生活中,目的并不在应用本身,而依然是数学学习,因为应用本身就是数学学习的一部分。这也正如新课标所指出的“数学学习是为了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 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数学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