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索_学习
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索
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索?探究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现,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学生的潜能。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引导学生对生活问题进行探究,进而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如在教学“正反比例应用”一课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请3名同学分别组织全班其余36名同学进行队列训练(不能重复)。在活动中学生发现,每行站的人数和行数成反比例关系,并利用这一关系快速解答了教师指令下的队行每行人数。这种室外活动的情境,能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的情境之中,与只让学生坐在课堂上听教师说教的效果是不可比拟的。
自主合作,掌握探究方法
学生知识的掌握需要经过一个内化的过程,所以教学时应提供充足的机会让学生去交流,使学生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去探讨知识间的内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如执教“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一课,可以在教学前先让学生到篮球场走一圈,弄清什么是球场的周长,再让学生分组用卷尺测量球场四周的结果:他们有的是:长+宽+长+宽,有的是:长×2+宽×2,还有的是(长+宽)×2,但结果都是一样的。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教师不是把现在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组内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与他人协作探究。这样,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有所发现、有所疑问,会促进他们不断去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刘老师通过巧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利用课件,讲故事引入:“妈妈出差了,没人叫图图起床,图图上学迟到了。妈妈出差回来,给图图带来一件礼物,猜猜是什么礼物呀?”然后播放钟表的“滴答滴答”声,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课堂教学中,把对整时的认识与现实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保持着浓厚的学习热情。
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渗透学生数学思想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做操的时间、吃饭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学生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基础。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本课的教学中,刘老师特别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出发。比如,刘老师首先出示了一个空白钟表(没有指针和数的),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还差什么,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贴出指针和数。在贴数过程中,渗透了“有序”的数学思想。又如,引导学生自己拨整时,然后课件出示几个表示整时的钟表,让学生通过比较,观察,自己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在此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渗透了“类比”思想。在练习时,让学生发现有两个“10时”,又以钟表演示,让学生观察发现,时钟一天要走两圈,所以在说“10时”时还要加上一个“上午”或“晚上”,为以后学习“24时计时法”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引发积极思维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教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例如,妈妈去百货商店买杯子,杯子的价格有4元一个和6元一个的两种。她付给营业员40元,找回了4元。你能说出妈妈买杯子的所有可能?学生们经过小组合作学习,找到了四种答案:①买了一种杯子的。(40-4)÷4=9(个)或(40-4)÷6=6(个);②买了两种杯子的。6元的买2只,4元的买6只, 或者6元的买4只,4元的买3只。在这里,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藏着悬念,这些悬念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用自己的关爱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对学生投入了爱,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就会加深,关系更加密切,这是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学生喜欢热情和蔼、尊重自己、诲人不倦的教师,也对老师讲的内容深感兴趣,讲课时语言亲切,多鼓励、少指责。在提问题时,耐心细致,加以点拨引导,肯定学生的长处,补充其不足,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与鼓励;讨论时要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倾注自己热情的关怀和爱护。
对一些自卑的学生更是要给予关注,热情备加,在回答问题时用温和的语气说:“真聪明,答对了,你的表达能力进步了!”“这个问题还能回答得更好一点吗?请再想想。”“你的见解很独特,再讲完整些就更好了”等等。这样启发的语言,热情的态度,让获得表扬的学生增添了信心,让有所欠缺的学生也看到了希望。整节课使学生都保持了良好的心绪,使学生轻松而主动地听课。这样,教师的授课就具有吸引力,从而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1.注重小学生的语言逻辑性。
只有真正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用语言表达出来,才是真正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小学生通过讲,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经过大脑的加工提炼表达出来,也就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运用。假如一个小学生只会做,却不能将自己的知识用语言逻辑表达出来,可以说这样的学生学习接受能力肯定是不能跟那种既会做又会说的人的能力比的,说的好听点是“奇才”,难听点“闷葫芦”,这是违背中国教育方向的,是典型的书呆子。记得我们班有这样一个学生,读书的时候,对什么都是一点就通,可谓是天才级别的,但是老师并没有对这个学生的“天才”加以正确引导,没有注意其语言的表达,这个学生学习能力也因其不具备相应的逻辑能力,学习成绩也是日渐下滑,这种违背中国教育初衷的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学生应该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锻炼自己的语言逻辑能力。
2.适当的使用教学道具,方便的话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准备相关道具。
逻辑思维是一种抽象思维,在小学的教育中,小学生很难接受这种思维,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一定的道具来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学生解析相关的概念及形体。还有就是可以要求有条件的同学自己准备道具,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提升,这样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问题是打开思维和想象之门的钥匙。
问题的出现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寻求答案的需要,产生一种对解决问题的渴求。这是一种学习创新的因素,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出示梯形模型,再提问学生:“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通过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们的求知欲。然后引导他们动手操作,画一画、剪一剪或拼一拼,合作交流,最后大部分同学都能自己推导出计算公式,成绩差的同学也可以在其他同学的操作演示中学到知识。小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无形中也增强了数学学习的兴趣,自主探索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使其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