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初中的数学教学_学习
#zs#
小学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数感?对于学生数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一节课,一个课时内就能发展乃至建立的,这是需要日益月累慢慢养成的工作,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在具体运算中发展数感
数的运算一般离不开具体的情景,学生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数量问题,并用数学符号建立相关的算式来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数学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数的运算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有关运算的算理,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运算的算法。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时,学生从实际背景提炼出数学问题,即每盒水彩笔12支,3盒水彩笔多少支?在探究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时,学生能根据数感可能会采用连加的笔算加法;也可能会将12拆成10和2,再分别乘以3,得到的积再相加;还有学生根据加法的笔算样式直接写出乘法算式。学生能想到这么多种方法,是学生对数的运算的一种感悟。在这其中,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并且每种运算方法之间存在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有助于学生数感的培养。
简便计算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在简便计算中,125x32x25是一道经典的题目,数感好的学生,看到125就能想到8,看到25就能想到4,再利用拆数的方法将32拆成4和8,凑成1000和100。但是数感一般的学生,可能会用4和125凑成500,将25和8凑成200,这两种方法都对,但是显然前者的方法计算更加简便,这就需要数感。在教学简便计算时,可以让学生体会这两种不同的算法,在体验中学生自然会感受到前者的简便,使学生慢慢形成虽然都是凑整,但是比起几百、几千,凑成整一千、一百的数计算更加方便,提高对数的运算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在动手实践中增强数感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来源于动作。”一语道出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动手操作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具体的情景,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解释。
例如包装一个礼品需要半张纸,那包装5个同样的礼品,需要买多少张纸。如果列式:0.5×5=2.5(张)。但是根据生活实际,不可能给你买2.5张纸,买的纸数应该是整数张,根据估算中的近一法,应该买3张纸。但是在有的情景下需要用去尾法解决,比如一个礼品需要0.3张纸,那么一张纸可以包装几个礼盒呢?根据列式:1÷0.3=3.333(个),礼品盒包装完3个后还有剩余的纸不足以再包装一个礼品盒,所以只能包装3个礼品盒。同样是整数后面的小数,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释最后的结果,增强学生的数感。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创设竞争性情境,引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既然处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上设置竞争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教学中做到“低起点,突重点,散难点,重过程,慢半拍,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例如,我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时,边板书边提问:“你们仔细观察,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是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相加。”“对,怎么加法,我们以前学过没有?”教师巡视,见学生睁着迷惑的双眼。生:“分母不同能直接相加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同学们那么聪明,联系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开动脑筋想个办法,看谁想得最快,就让谁来当老师。”学生在悄悄地笑,积极动脑,相继举手。师再问:“有的同学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我们请他们来当老师,大家要仔细听,看他们的方法能不能解决问题,有没有道理。”生甲:“因为分母不同,分数的单位就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我想:要先通分,把两个分数的分母都变成相同的。”生乙:“对!那就变成刚学过的同分母分数相加了。”听完发言,许多学生就动手计算。通过竞争,同学们都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灵活多变,保持新颖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特贡苹果,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苹果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珅了马上讨好,忙跪倒,说道:“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苹果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说道:“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苹果,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苹果,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说:“刘爱卿说得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教学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一、学生的学习应有明确的目的
教育学指出,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学习的目的性越明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自觉性,就是指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和它的社会意义有清晰的认识,从而转化为学生自己的需要所产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在,一般的数学课是这样开头的:“今天我们讲……”,至于为什么要“讲”,教师不谈,学生也不清楚,反正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又哪儿有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必须使学生明确学习每门课程、每一章节乃至每一堂课的目的。“大目的”是建立在许多“小目的”的基础上的,离开了这一个个小的目的教育,大目的教育只能是一些空洞的口号,所谓学习目的性的教育也就要落空。
二、采用自学存疑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的思维活动来源于认识需要和求知欲望,而认识需要和求知欲又来之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问题。只有当学生碰到似乎熟悉但又说不清楚,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时,他们才会产生思维的需要,进行积极的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听课而没有解决问题的需要,听课时常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因而也就不易引起积极的思维。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们建议,在教师讲课之前,安排一个自学存疑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自学存疑,就能产生认识的需要,带着问题去听课,思维活动就会得到积极的开展。此时无论是注意力的集中方法,还是思维活动的展开方面,都较那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为强。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经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精辟的论述,对我们今天的教学仍有参考价值。
三、采取教师重点讲课,引导学生“自得”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满足于“讲细讲透”,学生致力于“听懂听会”。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这样批评过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最大缺点是没有高级的心理活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演绎)。他提倡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回答他们自己的疑问,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我们要培养出有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人,就必须改革教学方法,采取教师指出门径,引导学生“自得”的方法,即采取教师指导下的发现法,有条件时,对部分内容也可以采取独立发现法。
数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引发质疑,让学生学会思考
古人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将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作为教师教育的真正的核心内容来对待,就是应该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因此,在教育教学之中,我们不仅仅要注重教师的提问,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对于问题应该坚持真理,勇于质疑,敢于提问,摆脱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思维的禁锢,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展现的舞台,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深入本质之中去思考。如在“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教师们通过几个问题的提出,学生通过采用直尺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进行了测量,得出了一些结论。学生通过亲自测量与探究就对于长方形以及正方形的特点掌握得更加牢靠了。如果只将“正方形的四条都相等”以及“长方形的对边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数以及边数都是相等的”等一些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肯定是没有学生亲自对于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所掌握得更加牢靠一些。
激发兴趣,让学生善于思考
思考不仅仅只是由智力因素决定的,它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空有热情的思考是徒劳的,而不具备热情的思考是沉闷而繁重的,都对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不利。因此要懂得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仅仅是注重学生数学基础的夯实,还要注重学生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只有使学生对于自己的认知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够在思考之中体会到乐趣,以更为积极的学习热情来对待他们的学习,才能使他们进行主动而快乐的思考。因此,在教学之中,我们不能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活动,而是将数学手段灵活运用,将教学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来,采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情景教学的方法等,来给学生营造一种丰富多彩、富有活力的开放性教学氛围,让学生体会到教学趣味性。这样才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点燃起他们的激情,使得学生拥有积极的学习情感,主动参与到教学思考之中来。
巧妙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的钥匙将创新之门打开,可以使得学生独立思考,活跃学生的思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老师的讲解作为重点,将每一个知识点详细而透彻的分析工作都交给了我们的老师来进行。老师将知识一口一口咀嚼好再喂给学生,让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性的行为,以致不知道思考应该从哪里开始,不会思考。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我们应该将提问融入进去,巧妙运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懂得自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在探究之中进行主动的、积极的思考。例如在“认识图形”教学之中,我们可以设置如下的问题:(1)数一数在正方形和长方形之中有几条边、几个角?(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数以及它们的角数一样多吗?(3)量一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看一看它们的边长有什么特点?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样不仅能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涟漪,而且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展开主动学习与思考。各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动手动脑、主动进行思考、认真去做记录,让学生养成自己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进而通过自己努力而得到结果,这不是更有意义吗?在这样的教学之中,学生不再处于传统模式下的被动参与、消极接受的地位,而是通过被激发的好奇心,自行对于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和进一步的探索再到最后的解决,整个过程都是愉悦的。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评价初中的数学教学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