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如何搞好_学习
小学 数学分层教学如何搞好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如何搞好?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分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个性能力的张扬,更有利于优等生综合能力的发挥、也有利于较低层次学生潜在能力的伸展。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的技巧.
问题设计的分层
课堂提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教师所提的问题要处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要让他们想一想能够得着,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跳一跳,摘到桃子”,同时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还要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进行铺垫。为了保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均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C组学生;
中档题则面向B组学生;难度大的问题,如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A组学生。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中说到圆的画法,我就设计了下列问题:1、如果要把这些圆画下来,你有什么办法?(B,C层同学回答);2、如果手中又没有圆规,又急于画个标准的大圆,该怎么办?(A层同学回答)。这样不仅提问的面广了,而且与回答问题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接近,符合各层学生的实际水平好的,学生都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我们的课堂也因此变得生动而活泼
评价学生的分层
把智力水平不同、基础能力不同的学生用一个标准来评价,很显然是不科学也是不平等的。这种评价方式会让基础差的学困生永远抬不起头,也让成绩出色的学生高高在上,产生优越感。我的方法是分组评价。我把班上成绩接近的学生按4人或5人分为一组,小组内的同学从作业、平时测验、上课回答问题等方面来进行竞争。
因为同组的同学实力相当,所以竞争也非常激烈。一个月评选一次,加以奖励。这样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拥有同样获胜的机会,也能得到奖品,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成绩非常好的学生,由于同组的实力都很大,也会失败,更加激起他们的斗志,让他们知道,只有加倍的努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时刻都有紧迫感。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才能便于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因此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沟通师生的心灵。教师还必须尊重学生的任何发现,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即使的可笑、幼稚甚至是错误的问题,也不能责备,更不能挖苦,否则回抑制、抹杀他们的发现。教师必须小心呵护学生创新的萌芽,帮助他们树立创造的自信心。
针对差异,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机会。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承认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允许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层次的知识内容。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只要有微小的进步,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有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肯定。给学生设置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情感需要和自我实现的要求,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虚伪系动机,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中。
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们的教育就是缺少学生“再创造”的培养。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有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例如,在教学《分一分》一课时,我不是局限于让学生只会折1/2,而是给他圆、正方形等图片,让他们自己探究,自己创造,使他们对分数的印象深刻,在自我探索中掌握了分数的知识。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创设数学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通过教学情景,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得出结论,自己概括出定义、定理和法则。在教学中,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把当前的学习、以后自己的理想与社会事业联系起来,从而逐渐明确学习的深远含义,产生持久而主动的学习动力。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在课余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成功机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愉快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习态度得到及时的强化。例如:“零”的认识这一课,可创设一个童话故事情境:画面上是小猫的一家,其中猫爸爸、猫妈妈及猫姐姐都钓到了数量不等的小鱼,只有猫弟弟空手而归,从猫弟弟懊恼的表情中,“零”也呼之欲出了。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猫弟弟一条也没有钓到,“一个也没有可以用“零”表示。《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可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学生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摸”中认识、“做”中观察、“比”中体验、“画”中巩固、“唱”中牢记。
恰当运用激励,驱动学生学习兴趣
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上进心、自尊心、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恰当地运用一些学习竞争与合作的竞赛活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表扬与批评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肯定与否定的强化方式。可是如果表扬与批评使用的方式不正确就容易使学生或是骄傲自满,或是灰心丧气。
我认为要这样对学生进行表扬与批评:把奖与惩结合起来运用,即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时又肯定学生的进步,这样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如:我班学生小明,他平时字写得很差劲,但有一次写得很端正,我评了他“出色”,并及时将这次作业放在黑板上作展示,并同时向他指出:“你这次写的字虽然还比不上其他同学,但对你来说真是大大进步了,老师希望你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追上优生”。他的学习动机被激发了,信心十足,现在他所写的字与优生相差无几。
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指导学生“会学”,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指导学生会学呢?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预习,会上课,会温习,会总结。1.会预习。在预习中激发兴趣。先对教材作大体上的了解。弄清重点、难点、疑点。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好让听课时目标明确,有所侧重,这样也能增加主动学习的兴趣。2.会上课。利用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带着问题听课;把握教师讲课的思路、条理;养成边听讲、边思考、边总结、边记忆的习惯,力争当堂消化、巩固知识;踊跃回答教师提问。打开思维,提高能力,同时还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3.会复习。在复习时引起联想,加以巩固。
课后要复习教科书,抓住知识的基本内容和要点;尝试回忆,独立地把教师的上课内容回想一遍,养成勤思考的好习惯;同时整理笔记,进行知识地加工和补充;课后还要看参考书,随时记下重难点、漏缺点,使知识的掌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4.会做作业。在作业中查漏补缺。做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训练方法,发展思维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学习环节,首先要做好作业的准备工作,把预习、上课、课后复习衔接起来;其次要审好作业题、善于分析和分解题目,理清解题的思路,独立完成作业;而且学会检查,准备一个纠错本,把我们经常会出错的题目都集中在一起,然后在空闲的时候看看,考试之前再看看,这样考试的时候出现同类题目再出错的几率就降低好多。
联系生活实际,促进主动参与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学生学起来感到枯澡无味,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同时,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很多时侯就是学会了数学知识,也不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性,这对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尽量从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这部分知识时,首先让学生回家收集日常生活中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上课时,同学们拿出各自收集到的物体,有:饼干盒、药盒、牙膏盒、茶叶盒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学生积极性高涨,全班同学都主动参与学习,很容易的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后,让同学们量出所带物体的长、宽、高,求出表面积。同时布置家庭作业,回家后量家里的电冰箱、洗衣机的长、宽、高,并求出它们的表面积。这样就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收到了好的的效果。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如何搞好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