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范数学教学行为

如何规范数学教学行为?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行为,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轰轰烈烈的课改之中去,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一、从重“教”向着重“学”转变
 

新课程教学理念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数学教学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被动接受、机械记忆、反复训练、强化储存的教学模式,新课标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创新发展。而学生则应变为学习的主人,应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思考、猜想、交流、反复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尽量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独立操作的,教师不代替;学生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的习惯。

二、从重“传授”向着重“引导”转变
 

学习方式决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该是学习的重要方式。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应该是信息的传递者,讲授者或呈现者,而应该成为挖掘资源的向导,寻求真知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发展认知能力。因此,教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提倡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与人分享,让学生在情境中,培养兴趣,在认知中自主探索,在探究中归纳总结,从而在实践中形成理论定势,形成技能。例如:我们在讨论圆柱体的平面展开图形时,首先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圆柱体的包装盒是怎样制作的吗?(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就必须知道圆柱的平面展开图形是什么图形,你能把圆柱展开吗?想一想,有哪些展开方法,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实践操作,这样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探索和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三、从“重模式”向着“个性”转变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树立特色意识,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即是说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针对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思路,认真研究,不断改进;结合实际,因材施教,需要进行教法的设计和施工,克服组织形式上的模式化.在个性风格上,教师应遵循教学规律,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突破和创造,精心设计和研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则是用教师的创新之火,点燃学生的创新之薪,最终形成燎原之势。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注重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数学课堂上的引导策略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自主探索学习的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打破主体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其内驱力。因此,教师应当把问题情境的创设作为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为自主探索奠定基础。如我在教学《认识厘米》这一课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索材料:回形针、小棒、1分米硬纸条等,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的长边。有的学生量出是11根回形针长,有的量出是6根小棒长,有的量出是2个1分米硬纸条长。
 

我就问:为什么都是测量同一本数学书的长,量得结果却不同呢?学生根据刚才测量的经验,发现这些材料的长短是不一样的,看来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学生马上想到学生尺,这是在生活中看到和用到的,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还不了解,一下子激起学习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努力创设生活问题情境,并依托情境、在情境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指导学生自学,掌握自主探索的方法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但是要在课堂上40分钟内由学生自主地通过自学活动来完成任务,有一定困难。因此我十分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前自学活动,提前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告诉学生,并提出相应的自学要求,将每天“复习性作业”变为“预习性作业”。
 

预习前,让学生了解要解决什么问题,预习后应该引导思考、讨论、反馈,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让学生讲讲看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让学生看到自己通过自学课本,懂得了一些知识,能够调动他们自学课本的积极性,使自学课本成为他们自主探索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教《年、月、日》时,先让学生尝试找出这节课想要学习哪些知识,再由我归纳出几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一年有几个月?一共有多少天?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怎样判定闰年和平年?最后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解决这几个问题,有什么地方看不明白,再提出来全班一起解决。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自学课本,自己解决问题,真正做到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数学课堂教学氛围

1.教师要有服务的意识。教师的作用就是为学生服务,教师的一切工作都要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树立全面平等的意识态度。教师要追求平等的、和谐的、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师生关系和感情,并充分全面地尊重学生,全面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优点。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有血有肉的生命的个体,并全面地树立民主的意识和能力。
 

2.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学习的发展和前进。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联想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好奇心才能得到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发展,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得到满足,学生也更容易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去。
 

3.教师要全面实现和学生的互动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实现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好的数学课堂,应该具有积极的、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全面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并发展学生的数学基础,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全面集中数学学习的注意力。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规范数学教学行为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