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_学习
怎样在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
怎样在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尽可能地传授一些知识,拓宽知识领域,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数学才能。 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一、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课堂教学改革,就要革除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的弊端。教师要善于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活跃学生思维,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让每一个人的天赋都得以充分的发挥。在教学活动中,一次次地点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他们求知的兴趣和热情,使每个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和提高。如,教授“长方形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画长方形,让学生动手折长方形,量长方形,通过观察、比较和思考,逐步理解长方形的概念,概括长方形的特征。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感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兴趣和情感等心理因素对其认识过程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并有积极情感时,就会从内心迸发出向往和求知的强烈欲望,进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办法是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受到老师的表扬。我的信条是: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使学生喜欢学数学;要使学生喜欢学数学,就得千方百计地去表扬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树立自强、自立、自主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手、眼、口、脑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容易唤起学生的兴趣。如,教授“分数的初步认识”后创设一个情境:把3个白球、4个红球、2个花球放在一个集合圈里,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白球占总数的几分之几(3/9),然后在圈里添一个花球,这时白球占总数的几分之几(4/10)。学生在这种充满游戏性的情感中领略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变化与发展的关系。
三、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
新世纪人才的主要特征是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断进取,因此,光靠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重要的是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表现,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让他们养成“不懂就问”的勇气和习惯,只有通过提问、思考和探索,才会学得更扎实。
数学素质教学一
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数学源于现实,数学的内涵充满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数学的许多题目与祖国的建设、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如,学习“圆周率”,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数学领域的辉煌成就,学习祖冲之的科学精神;学习“加减法、乘除法”的关系时,可以进行辩证法的启蒙教育等。数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一定数量的难题作为思考题或讨论题,可以让学生经过困难之后更加体会到成功的不易,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提醒他保持良好的心态,冷静地寻找错误原因。难题的解决,计算的繁杂,思维的艰辛,推理的严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要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学习,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的表现。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应细心把握,将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潜能。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数学素质教学二
注重开放式题的教学
《新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开放题以它特有的魅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实现数学学习的民主和合作。一是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开放性练习题,引导学生冲破常规进行多角度求异,才能不断提高创新水平。如“()+()=1,括号里可填什么”的开放题,有的填0.7+0.3=1,还有的填1+0=1,甚至有的填80厘米+20厘米=1米、20分钟+40分钟=1小时、1个月+11个月=1年等,这样的题目利于学生进行多侧面多角度的思索,想出不同寻常的答案,发展了学生的潜能。二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提取、删除,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如学习完《长、正方形的认识》后,教师设计了一组开放题:根据已知条件找出藏在小动物身后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利用手中的一张正方形纸折出5个正方形,看谁数出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多等,同学们兴致很高,非常踊跃,学习的热情立刻迸发出来,把整个课堂推向了一个高潮。三是设计巧妙的问题开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他们封闭的语言、思维之门。如教学完《多位数的读写》后,教师设计了一个同桌之间的活动:同桌甲想好一个四位数,同桌乙向甲提出问题后猜出这个数是多少?但要求甲对乙所提出的问题只能回答“对”或“不对”。如:甲说:我想了一个几千几百的数。乙问:这个数比5000大吗?甲答:对。乙问:比7000小吗?甲答:对。乙问:比6000大吗?甲答:不对。乙问:比5600大吗……如此进行下去,直到猜中为止。这种对问题开放的数学形式能通过轻松愉快的提问游戏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逐步建立良好的数感,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诱发创造性想象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把梯形的上底变得与下底同样长,会变成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缩短为0,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0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这样既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又培养了学生想象思维的能力。
数学素质教学三
1.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一般来说,非智力因素可以转化学习动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调节、强化作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是学生统一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不同方面,认知过程是这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着眼于学生的素质培养,不仅能使非智力因素对智能发展起到调节、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把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本身看成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2.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注重学法指导是现代教学发展趋势之一。学法即学习方法,是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程序、学习途径、学习手段和学习技能等等。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单靠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许多东西靠自己去学习,这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作为数学教师的任务不单是教数学,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去学数学。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国外有些学者预言:“未来的文盲是那些没有自学能力的人。” 因此,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进行哪些方面的学法指导呢?我认为最少可以抓如下几个方面:①如何预习;②如何听课;③如何作业;④如何复习;⑤如何课外学习等等。
3.重视过程教学,发展学生思维。 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重结论,轻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因此,改革数学教学,其基点应放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掌握学习方法上。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重视过程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过程教学,应注意做到:概念的教学,重在形成过程;公式,法则的教学,重在推导过程;四则运算的教学,重在审题过程;应用题的教学,重在分析过程。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怎样在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