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数学教学反思_学习
怎样进行数学教学反思
怎样进行数学教学反思?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最有效的学科之一。我们作为教师要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危中获取知识,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课堂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启发学生的思维是教师教学启发艺术的主旋律,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核心。问题性教学就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动器”,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进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时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任何一位数学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备的基本功。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通过提问引领学生进入问题解决过程。
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我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在4、8、9、33、97、100这几个数中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数,并说明你的理由。”有的学生说:“4与众不同,因为它是最小的合数。”有的说:“97与众不同,因为它是100以内最大的质数。”也有同学说,97是这几个数中惟一的质数,所以它与众不同;还有的说100与众不同,是惟一的三位数;有的说33与众不同,只有它有质因数11,又有的说9与众不同,因为它有两个质因数3…… 学生的这些较为巧妙的回答,只有在开放式提问的特定条件下才能产生。这种提问考察了学生对质数和合数特征的丰富理解,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灵活、敏捷、多变的思维方式。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我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我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回答。坚持这样做,可以提高提问的教学效率。因为全班学生毫无例外人人都得积极动脑思考,会与不会都有的可想。提问时可让可能不会答的优先做答,再请会答的针对前者的疑问做答。这样,教师既可以了解后进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维的障碍是什么,又可提高一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得到锻炼。提问后教师要及时评价,对回答好的、敢于发言的要给予鼓励。
教学生会思考,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对数学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单凭认真听“讲”是听不来的,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只有学生不断地体尝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是一种学习主体亲身“经历数学”的探究过程,我们必须创设一个多方面的有序的自主探究、自行体验和自行感悟到学习活动,将学生带入“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联系实际,巩固训练”的学习流程之中,使其自主体验数学和自主感悟数学。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引导自学。把问题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内助力,带领学生感知学习内容,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借助这些问题展开自主学习活动。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自学。教师在引导学生明确自学目标、自学重点、自学方式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读(教材)、划(重点)、圈(关键词语)、点(核心)、批(写体会及问题)、想(解法)、做(习题)、检(反馈)”八字自学法,以自学感悟走向未知领域,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 联系实际,巩固训练,引导自学。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搭建一个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学习平台,使学生自觉地把生活与现实问题当作自己进行自主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
以设计开放习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开放题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其解答过程是探究的过程,它体现了数学问题的形成过程和解答对象的实际状态,它有利于为学生个别探索和准确认识自己提供时空,便于因材施教,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分析,往往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探索性的教学开放题,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培养自己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积极探索和力求创造的自主学习态势。
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给课堂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经过一段时间的具体实施,就会发现也真正体会到,许多曾经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只要你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学生便会还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数学教学如何吸引学生
鼓励参与尝试,激发探究灵感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未来大胆进行幻想,并以此幻想目标为导向,激励学生参与改组、迁移、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寻找各种将幻想目标化为现实的途径,从而增进创新技能。 如在教学行程问题时,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题:“甲车从A地到B地要行驶5小时,乙车从B地到A地要行驶7小时,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在距中点40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的距离。”
这题的一般解法是求出两车的相遇时间或用比例求解,这样解答确实较为麻烦,因此,笔者启发学生能否考虑运用假设法进行求解。学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学生提出,因为甲车从A地到B地要行驶5小时,乙车从B地到A地要行驶7小时,5和7的最小公倍数是35,因此,可假设甲车和乙两车同时从A地和B地相对开出,共同行驶35小时,则甲车行了7个全程,乙车行了5个全程,两车共行了12(7+5)个全程,甲车比乙车多行了2(7-5)个全程,而每一个全程甲、乙两车的路程之差都为:40×2=80(千米),所以12个全程相差:80×12=960(千米)。因此,一个全程为:960÷2=480(千米)。即A、B两地的距离为960千米。这种解法,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是一种创新的解法,学生也以热烈的掌声给予了回应。
建立民主环境,鼓励探究兴趣
建立一种民主、宽松、融洽的学习环境是培养探究人才的重要途径。笔者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唤起学习的内驱力,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探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如在讲“长方体的认识”时,笔者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富于趣味的活动,让学生在宽松、融洽的学习环境中找到问题的答案。笔者首先让学生准备好一块橡皮泥,让学生用力一摔,要求学生去观察并动手摸一摸摔出的面。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这叫做“面”。然后,将摔出的平面再垂直一下,让学生观察:“这块橡皮泥有几个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什么?”(棱)继续摔(是三个面),让学生再观察回答,有几个面?有几条棱?小结: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顶点。
我们通过橡皮泥的活动认识了物体的面、棱、顶点,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组成了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立体信息交流网,充分发扬了教学民主。当学生的思维擦出创造性的火花时,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学生出现思考障碍时,给予启发、点拔,用亲切的话语鼓励他们,让学生拥有更多的信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不断探究的竞争状态,学生在课上求知欲得到满足、好胜心得到鼓励、探究能力得到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气氛正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沃土。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营造平等愉悦,和谐的氛围,激发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与老师交往的过程中,学生总是力求适应老师,想被老师接受、喜欢和欣赏,这样他们会感到心理安全,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有足够的自尊和自信,从而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在课堂上表现出高涨的热情。
我们不难发现,在所有的公开课中,尤其是学校里的研训活动,更能体现这一点,每一位学生面对新的执教老师,都努力展现自己希望新老师能注意到自己,哪怕是老师的一个微笑,都能极大地激励他的学习热情,同时得到心理上的归属于爱的需要和被尊重的需要,最终实现自我表现的需要,我在承担公开课任务时,不向班主任索要好生差生的名单,而是满怀信心地面对每一位学生,并且给“角落里的学生”更多的机会(当然也要注意技巧,以免挫伤出色学生的积极性。
把微笑带进课堂,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教师的微笑,教师的情绪对整个课堂气氛影响很大。教师微笑的面容,温和的目光,落落大方的仪表给学生带来一种和谐安全的感受。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是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喜欢他的课。教师对学生适度的赞扬,及时的肯定,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学好数学的积极信念,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励心理。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怎样进行数学教学反思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