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情境创设展开数学教学_学习
如何利用情境创设展开数学教学
如何利用情境创设展开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愿意走进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对数学现象保持一定的好奇心。这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许多教师想要解决的难点。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有效的数学方法。
创设情境,重点在“趣、实、思”等方面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要在实践中多多反思,把创设情境的重点放在“趣”“实”“思”等方面,让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让务实高效的教学情境真正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作用.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创设出的问题情境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注意.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为学生们创设出具有吸引力、有意义的问题情境.由于笔者受自身科研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对问题情境教学的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因此,对我来说,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还要继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学习,将理论知识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积累资料,总结经验,继续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知识和能力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其实,一个简单的情境创设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利用情境创设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的情境要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的需求
在创设情境时,除了从兴趣上满足孩子的需求,更要从“认知的增长、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提升”上促进他们的发展,满足他们发展的需求。学生本能的需求与学生发展的需求是不同的,学生的发展如果在家长、教师的正确、有效的引导下,比自然成长要快的多。这也是教育的基本功能。所以创设的情境不仅仅只是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还要注意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把教育自然地、恰当地引入学科学习中。如:华应龙老师教学《圆的认识》,创设了一个寻宝的操作情境,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宝物的位置,只要是距离左脚3米的地方都可以,这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为什么是一个圆呢?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获得圆的鲜明、直观的表象,在操作中思考、探索圆的特点,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此外,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童趣,更关键的是要紧扣教学知识或技能。“情境”不是让学生为了故事而故事,为游戏而游戏,学生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情境创设应对学生学习有意义。情境是对学生熟悉的或可以理解的,但包含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又要有富有挑战性的、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的。
创设活动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模式,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作为教师应该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要根据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讲解、结论等书面东西,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课前每个小组发三套学具,分别装在三个信封里。信封1里装有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信封2里装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信封3里装有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上课后,在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和推导过程后,教师提出问题:我们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然后让每组学生只能打开一个信封,通过动手操作利用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
数学教学如何创设有效情境
情境的创设要有始有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教师要深挖教材,让学生在自由、快乐的氛围中学习,使求知成为愉快的事。这种愉快的感觉将会成为求知的动力。即使无人督促,也会乐学不疲。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结合内容编个生动有趣的“喜洋洋分西瓜”的故事来导入新课:羊羊们很喜欢吃西瓜,某天,村长在地里摘了很多西瓜回来,他要聪明的喜羊羊分给其他羊,喜羊羊先把第一个平均分成四块,分给美羊羊一块,懒羊羊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 喜羊羊就把第二个西瓜平均切成八块,分给懒羊羊两块。沸羊羊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
于是,喜羊羊又把第三个西瓜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沸羊羊三块.到这里,教师提问说:“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羊分得的多吗?”学生们一个个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美羊羊分得的多,有的说沸羊羊分得的多,有的说三只羊分得的一样多.到底哪只羊分得的多呢?教师拿出教具(三个一样大小的模型),演示分瓜的过程,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和验证后,得出结论:三只羊分得的一样多.这时教师说:“聪明的喜羊羊用什么办法能平分又让每只羊都满意呢?同学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了。”喜欢的故事贯穿着整节课,让学生在兴奋快乐的过程中自我解决问题,既符合了新课标的要求,又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及解决问题的满足感。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精神上得到满足,感到快乐,自然会喜爱数学,对它产生兴趣。
紧扣教学内容创设语言情境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语言艺术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而教师幽默、生动、有趣的语言也是学生学习产生兴趣的最直接的动力。有一位教师曾出过这样的一道“鸡兔同笼”的问题:鸡兔同笼有84个头,190只脚,请你算一算,共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学生看完题目,议论纷纷,有的用心算,有的用笔算,但始终算不出结果。有的学生说,要是每只鸡和每只兔的腿数一样就好办了。于是,老师像体育课上喊口令:“请全体兔子,立正――提起前脚,站好。”
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个个睁大了惊奇的眼睛。“现在,鸡与兔的腿数一样了,上面有84个头,下面有多少条腿呢?”“84×2=168(只)”学生齐答。“和原来的条件相比,少了多少条腿呢?”“少了190-168=22(只)”学生马上作出回答。“这22条腿到哪里去了呢?”“被兔子提起来了。”“那么现在你们该知道有多少只兔子了吧。”“有11只兔子。”许多学生欢叫着。“鸡兔同笼”的这一解题方法,应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这位老师采取了比较幽默的言语,使之形象化了,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很快找到了正确的解决方法。由此可见幽默的语言情境,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课堂教学中的幽默与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教给学生理智,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美感享受,对数学的喜爱就更甚了。这样的情境既体现了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了其中的数学味,达到了教学目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提出问题
教师授课时,在真正进入课堂的正式环节前,可以采取特殊的引入方式,以自己创设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进入相应的数学话题,如教授直线概念时,教师可以根据可利用的教学环境创设如下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进行直线排列,让学生通过最直观的感受去理解和记忆直线的概念;还可以要求两个学生起立,在两个学生之间画一条线,即可总结出经过两点之间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但要注意的是,在创设情境时,数学教学还应注重其严谨性,不可仅关注趣味性而忽略了其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否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分析问题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能仅仅为了引入话题,在分析知识点时,教师应结合先前引入的情境,合理地分析情境与问题实质之间的区别,以免使学生产生误解。仍以直线情境举例,教师首先引入排列式情境来向学生展示直线这一概念,但是,不能忽略的是,直线是两端无限延伸的,而上文创设的情境中,由学生组成的直线两端并不是无限延伸的,而是线段。因此,教师在分析问题时应注意情境的局限性,及时将情境与问题不符之处指出。同时,教师还可通过对比二者之间的区别,进一步向学生展现直线这一概念,让学生能够对比式记忆,强化记忆。
思考问题
教师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将新数学知识的学习建立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以此营造一种有趣的学习氛围,进而主动去发现问题、学习问题、思考问题。因此,创设教学情境仅达到引入兴趣的目的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去观察创设的情境,亲自动手进行模拟和实验,对相应的现象进行思考,从而获得知识。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利用情境创设展开数学教学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