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显示,在学校和专业发生矛盾的时候,考生对专业和学校的看法是什么?一半以上的考生选择先选学校后选专业,四分之一的考生是先选专业后选学校。由此可见,多数人在专业和学校发生矛盾时,都会倾向于先学校后专业。

 

  学科的发展一般都不是独立的,相关学科的相互支持是一门学科发展的重要保证。相应地,一所学习环境、师资力量和学习氛围都非常好的大学,可以从各方面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为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目前很多高校都实行转系、转专业以及主辅修和攻读双学士学位制度。这样一来,学生入学后仍然存在第二次选择专业或增加另一个专业学习的机会。

 

  选择时可参考自己的学习成绩

 

  其实,先选学校还是先选专业,本着知己知彼、分流报考的原则,给出了如下的具体建议:

  如果是学习成绩优秀、在省级重点中学年级排名前列的考生,应首选以理科、文科为主的名牌综合大学。在此前提下,选择自己相对喜欢的专业,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如果是学习成绩中等的考生,也应是首选学校、兼顾专业,特别是可以选择一些地理位置相对“不好”的名牌学校。这样可选择的余地会变得宽广些,竞争也会小些,也同时有益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如果是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考生,选学校更为重要。特别是那些考试成绩在一般本科或专科录取批次控制线上下晃荡的考生,可适当考虑选择一所地理位置“不好”、所设专业又不“热”的学校,就很有可能被录取,甚至还能提高一个录取批次。

 

  选择合适的专业历来都是填报高考志愿的难点。作为考生而言:

 

  首先, 要了解什么是专业。实际上,专业是由一系列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所构成的。

 

  其次,应该弄清专业与就业的关系。将专业与自己希望就业的地点结合起来。例如,物流方面的专业最好能去位于交通枢纽的大型综合性城市。

 

  第三,弄清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某些专业如临床医学等,专业性较强,要求毕业生将来从事与专业相符的行业。有些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则是模糊对应的关系,如计算机专业,有些毕业生可能会从事IT行业的工作,而有些毕业生则可能会从事网络维护工作。

 

  第四,专业应与兴趣有关。考生报考的专业如果与兴趣不匹配,学了不适合自己或者不喜欢的专业,将来学习就会对专业钻研不进去,会导致毕业后竞争力不强,最后败下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