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_学习
小学 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回答教师的提问,激发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
创设悬念式提问法
所谓创悬念式提问法,是指问题的答案是学生凭借自己的已有知识想象、估计、猜测出来的,是有待于证明后才能确定的。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方格图中比较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大小,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后,提问:通过以上学习,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能是怎样的吗?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进行验证。这样的提问,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想象力、思维力、操作力、发现力都得以相应的提高,培养了直觉思维。
拓展式提问法
所谓拓展式提问法,是指教师所提问题不仅限于课本知识内容,而是超越课本知识以外的一种提问,这种提问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知识等良好习惯,有利于建立学生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末,教师提问:”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很多,谁能把知道的人民币的其它知识告诉同学们呢?”最后学生竟回答出了”怎样辨别真假人民币”等答案。
综合式提问法
所谓综合式提问法,是指教师所提问题需要学生对已有知识技能作概括性的整合后才能回答,是一种难度较高的提问。例如:我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在指导学生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后,提问:谁能按”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的顺序复述出你是怎样得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这些提问,无疑会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既增长了知识,又增长了才干。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
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并提出疑问
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因为胆怯不敢举手回答问题,这种情况非常常见。教学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做出回答,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时学生也要向教师发出提问,将自己不太清楚的问题进一步变得清晰化。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够,所以很多学生不敢提问,对提问产生畏惧感,因此,作为教师要注意避免给学生心理带来过度的压力,让学生都能够更加轻松地回答并提出问题。无论学生回答的质量如何,教师都应该鼓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其实数学问题的回答往往会有一些解题思路和准确答案,小学生本身就是在学习这些知识,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只有发现问题才能避免问题再次出现。所以,要让学生明白这一道理,大胆地回答问题。课堂教学应以民主开放为主旋律,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促进师生之间信息的沟通交流。
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以教师为主的,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完全与其相反,强调的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此,数学教学中的提问也应该以启发为主,引导学生认真思考,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问题的解答思路,这样的学习会带给学生更强的满足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提到点子上,让提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教学时,教师的提问不能直截了当,而应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利用启发式提问,将问题指向新旧知识的衔接处,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的思考,让新知识不断滋长。同时,教师要找准一节课的重点、难点。
这些重点难点更适合采用启发性提问,注意提问的层次性,由易到难,逐渐让学生领会其中的技巧,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锻炼。举个例子来说,在学习一些概念时,先不跟学生讲概念的具体含义,而是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发现其中所蕴藏的规律。就像在学习“角”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先画一个点,再从这一个点向外发散画出两条线,向学生提问:“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在看到图形并听到教师的提问之后,会很自然地展开思考,调动自己以往所储存的关于图形的知识,从而对面前的图形加以定义和猜测。这样一个用心思考的过程非常重要,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们往往会更好地将“角”与其他的图形区分开。掌握了教学的这一难点,老师在讲出角的定义时,学生们理解更加容易,记忆也会更加深刻。
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方式
增强课堂提问的灵活性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在一节课的不同阶段,学生思维的紧张强度是不同的,教师应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提问。如在上课初期,学生的思维处在由平静趋向活跃的状态,这时应多提一些回忆性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参与讨论问题的意识;当学生思维处在高度活跃时,应多提些说明性和评价性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不同时间不同形式的提问对学生思维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对同一提问内容学习前的提问与学习后的提问,学生思维与记忆的范围也会有大小之别。为此,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一定要灵活多样,要随着教学进程的不断深入,要随机应变,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要多设预案,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增强课堂提问的针对性
好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观察、理解概念、获取新知、或是巩固旧知识等等,为此,每个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漫无目的地提问。所提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抓住重点、有的放矢,要引导学生定向思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潜在意识。针对性强的课堂提问能一问中的,抓住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口;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能有效交流师生的思想感情,及时交流教与学的反馈信息,发挥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教学作用;还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加快教学进程。
增强课堂提问的层次性
根据教材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围绕教学的重、难、疑点及主要内容等设计提问,不能为问而问,使课堂提问由浅入深,有明确的价值指向。如在复习归类复习直线、线段、射线时,抓注学生易混概念,可设计如下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概念。1.直线比射线长吗?2.角的两边画得越长,角的度数越大吗?3.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是垂线吗?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吗?
初中 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实际需要导入
与数学有关的实际问题有很多。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节课,可以这样导入:为了改善张、王、李三村吃水难的问题,市政府决定新建一个水电站,向三个村庄供水,要求水电站到三个村庄所辅设的管道长相等,你能帮助他们找出建水电站的位置吗?如果将三个村庄抽象成三个点A、B、C,如何求作一点P使PA=PB=PC?这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结合他们的讨论提出问题:这个点在哪儿?这个点怎么找?也就是说如何满足同一平面内一点到其他三点的距离都相等?
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可以构造以P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PAB、△PAC、△PBC,而如何构造这样的等腰三角形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实例导入,有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需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又如通过温度计、收入与支出、输与赢(我方进球数和对方进球数)、水池中进水量和出水量等等引进负数;用一双鞋的图形引进轴对称的概念等,都是在学生的“数学现实”基础上进行地导入设计。
直观形象导入
平时我们教学中的图片、插图. 大部分离学生比较遥远或者比较陌生。如果偶尔碰到学生身边的材料,学生会有一种亲切感,学习积极性会大增。因而我在教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这一课时,先出示我们学校的大花坛图,学生一看是自己的学校,感到特别好奇,于是我趁机提出问题:我们的学校的大花坛中间是一个圆形. 它的半径为3米,中问雕塑的底面是边长为1. 2米的正方形,看看我们班谁最能干?能用算式表示这花坛的实际种花面积?这样一来,学生热情高涨,马上凭自己的经验列出算式。然而我紧接着问:这个算式有哪几种运算?应怎样计算??从而自然地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在数学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学习方式等巧妙设计教学活动,不仅要在内容上有所取舍,形式上有所变通,更要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有很多,“导人有法,导无定法”,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导人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具有多样性,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高度统一的、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并为教学目的达成创造有利条件。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