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 小学 数学学科教学研究

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研究?小学数学新课改合作交流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视分数为教学的最高准则,教学活动围绕提高学生的分数展开,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为主,是典型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今天,朴新小编就说说与此相关的数学方法。
 

动手操作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小学生天性好动,有着较强的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拼一拼、剪一剪等来学习数学,既符合小学生的特点,能够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认识,同时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可以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动脑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正如皮亚杰所说的:“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提供更多的机会,改变传统的口头讲解,代之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并由此上升为理性认识。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达到对数学定理、公式、准则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使学生经历真理的发现过程。

主动探究
 

(一)问题的设计
 

问题是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中心。问题要具有探索性,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对新知的关注,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口欲言而弗能,心求通而未得”的愤悱状态,才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思维,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探究性活动中来。因此,教师要精心设问,使问题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探索性,使学生有探究的空间;具有全体性,能够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激情,从而打好学生主动探究的基础。
 

(二)活动的引导
 

新课改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倡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但教师并不是完全放手,而是要做到扶放有度,在“放手”的基础上做好“扶植”。所谓扶,就是说教师在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中要做好指导与引导工作,要及时发现学生探究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要在学生思维受阻处、理解错误肤浅处给予启发与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探究过程。
 

数学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将学生参与引向深入
 

郭沫若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课堂是老师的生命力所在地,是学生智慧的发源地。课堂教学是师生多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
 

例如我在一年级《统计》教学中是这样的做的,课的开始我是先营造了小动物给大象过生日的情境,在师生共同演示了统计小动物的只数后,这时学生已经明白了先分一分,再摆一摆,最后再数一数的统计方法。这时就让学生独立统计小动物们给大象带来的生日礼物,学生当然很乐意,在讲清要求后,学生自主的投入到统计的过程中去了。随后又安排了统计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这一游戏环节,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了统计的方法。整堂课学生都处于积极探索的学习过程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巧妙设计导入,是吸引学生广泛参与的基础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教师教学如果能够从学生身边问题情景切入无疑会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例如,教学《近似数》一课,这节课的导入环节我是这样处理的:师:我们班有多少人?生:**人。
 

师:像这样能够准确数出来的数叫做准确数;师:那中国有多少人呢?生:13亿。师:13亿是准确数吗?学生讨论后教师揭示:像这样不能明确数出多少的数,我们用一个与准确数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就是近似数。这节近似数的导入非常自然,教师教学的素材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显然非常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高。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数学应用广泛,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
 

如认识“圆”以后,让学生到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去观察哪些物体的面是圆的?学习了“圆柱的认识”之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你见过周围那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使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这样才有兴趣去学习
 

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争胜好强的特点,引导儿童适当开展一些新颖别致的数学竞赛,让孩子们在“比”中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必将唤起学生的内驱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可采用“夺红旗”、“接力赛”、“夺冠军”……等方法。对疑难问题采用“打开智慧锁,摘取智慧果”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组织“计算接力赛”、“争当数学小博士”、等多种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可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圆柱的认识”教学中,我用课件演示首先从圆柱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在教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且长度相等时,把高用动画、图象、声音融合起来,进行演示,真正做到“图文并茂”,学生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数学思维的培养

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教学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
 

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首先,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其次,设计多种练习形式。通过多种练习形式,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实际提出深浅适度的练习题。
 

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必要环节
 

要提高小学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从小就喜欢数学、学好数学,首先应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其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在教学实践中,我的体会是:提高学生对教师们的信任度。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学生中具有很高的信任度,学生就对老师肃然起敬,就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具有“向师性”。
 

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对学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认真呵护学生的自尊心,仔细保护他们的人格尊严,绝不能挖苦、打击,甚至体罚学生。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欢乐气氛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如在讲乘法口诀时,教师可创设一个“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数小棒”的活动情景,并由学生根据实际情景提出问题。这样,学生会产生浓厚兴趣,就会在不断探索中理解和掌握乘法口诀以及相关运用。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研究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

  • 【全国好老师】严选全国好老师

    高学历高能力老师执教,各地经验教师,专业扎实,严控教学质量;

  • 学霸君1对1】中小学在线1对1辅导

    24h轻松上课,打破时间地域限制,针对性教学,孩子学习更专注;

  • 学习新场景】智能教学模式+大数据分析

    1对1个性化学习方案量身定制,课堂随时旁听,全面了解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