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_学习
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在社会发展日渐信息化和学习化的今天,学生可接触的知识范围不断扩大,他们在以往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获取信息、获得知识的途径除了教师传授,还有其他的途径,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评价的生成性。评价语言需要预设,预设在学生出现可能状态时该如何引导,导向何处;如何评价,评出学问。但学生个体的独特性、课堂的动态复杂性,决定了评价导语不可能全部事先预设,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堂现场生成的学习状态灵活调节,用欣赏的语气,以真诚的心态,以前瞻的眼光,用温情的语调,生成即时有效的教学评价,拨亮学生感悟的盲点,拨正学生学习的误点,让学生的生命航向始终在目标引领下正确前进。
评价的正确性。无论是充满激情的评价,还是平常无奇的评价,正确应该是根基,是根本。实现评价语言的正确性,笔者以为要关注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评价语言的规范、正确。教师要学会用正确、规范的语言指点学生的学习状况。试想教师的语言缺乏规范,说话不够正确,又怎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并在教师评价语言的导引下找准正确的学习航向呢?第二,评价内容的正确性。教师的适时评价应该置于为学生深入感悟指点方向,应该切中学生发言的要点,否则评价将更多流于形式;第三,评价时机的适时性。尽管教师要尽可能对学生的发言做出或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但言语评价仍然要切准学生语言的亮点或盲点,给予恰如其分的导引。因此教师对学生现场学情做出正确、真诚的评价,往往能使学生“目标明确,方向清晰”。
评价的激励性。激励是教学评价最基本的特性之一。如若教师语气平淡、语言空洞、缺乏激情,又怎能让学生感动、触动学生生命的激情参与呢?只有教师语言满含激励,满溢激情,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使学生在获得心理满足的同时,表现出更为积极的生命姿态。同时教师满含真情的肢体语言,也是对言语评价的有效充实和垫补,在多元感官参与下,提升评价的含金量,将使课堂涌动生命绽放的精彩。
评价的期待性。学生独特的个性、复杂的心理特点导致学生的发言与教师的预设不可能正好合拍,总会出现或偏离,或出轨,或超前,或滞后,或意外的状况。此时教师的即时评价就呈现出期待的意味,流淌出期待的痕迹。老师一方面期待学生思维的方向能在潜移默化中向教师的预设靠拢,评价隐含着导向意味;另一方面又期待学生能展现出更独特的思路,更精彩的发言,评价又表现出愿意等待、充满期待。
数学课的教学方法
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以自己的固定经验(自我概念)来了解对方的一种相互交流沟通的方式。学生的目标在于通过规定的学习与发展过程尽可能地改变自己接受社会化。只有缩小这种目标上的差异,才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实现。
这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转变三种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其次,要求教师以新角色实践教学。这要求我们破除师道尊严的旧俗,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走下高高讲台,走进学生身边,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要求我们与学生一起讨论和探索,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要求我们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朋友关系,使学生感到我们是他们的亲密朋友。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学习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在课堂上,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学生“超前思维,向老师挑战”的课堂气氛。例题写出来了,由学生思考、分析,到讲台上讲解;定理、公式写出条件时,鼓励学生想出它们的结论;再进一步,学生主动构造定理、公式;甚至,瞻前顾后,审时度势,提出应该给谁以定义和如何定义;乃至,对于教师课堂上的讲解,都抢在前面猜想它的下一句是什么……这样做的优点,将使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得到思维的训练。同时,一切都是自己动手完成,历景艰难”,熟知其中的“沟沟坎坎”,必将印象深刻、记忆久远。学生向老师挑战,如果思考失误了,将从反面加深对正确认识的理解;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当然要大大改善只模仿教师一个人的局限性。另外,这种给学生们以在自己同伴面前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将是一种很好的鼓励青年积极追求的方式。
主动学习是人的一种潜能,课上要有足够的信心,课下更要有适当的补充。我鼓励班级中的数学尖子成为学科带头人,并带动班内一些自觉性较强的同学组成数学兴趣小组。我建议小组成员每人自选一本适合自己的数学课外书去读,老师负责指导、检查。兴趣小组活动前,他们自选好问题,活动时设疑者负责讲解,其他同学可以根据讲解情况提出新的质疑,他们互相争论,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时一个问题会引出十几个问题。这种活动不但激励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了他们的学习潜能,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接受能力,更主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勇气。经过一年多的尝试,我班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能自觉地投入到这种学习中,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成绩上升了,学生们找到了自信,对班风和学风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我的鼓动下,一些学生鼓起信心,向重点高中发起了冲击。
创设数学课堂氛围
创设兴趣情境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教材本身理性重于情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体现趣味性,体现数学的魅力,来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时,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触及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思维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从而激活思维。
,
学霸君1对1-智能测评+个性化提升,学霸君严选全国好老师1对1辅导,先学习满意再付费!学霸君在线1对1,大数据精准测评+智能场景辅导!智能场景家长实时监督
■ 年级:初中/高中/小学/中考/高考
■ 科目: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
■ 中小学在线辅导,全程陪伴式学习
,
例如,在“长、短”的教学中,我用这样的故事导入:“国庆节快要到了,智慧爷爷特意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礼品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看。”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了进一步激起学生参与学习体验的热情,当学生倒出袋子里的尺子、铅笔、彩纸之际,我便又一次利用儿童好动好玩的天性,用一句“请大家摆一摆,看看你会发现什么?”来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动中玩,乐中学,达到自由交流,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中。
创设操作情境
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动手操作,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求知者前面,从而亲手发现新知,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同时,《课标》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又是枯燥、抽象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儿童自身的特点。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的“四边形”时,途中设计了分一分的活动,给每组准备一个信封,里面装的是图形,让学生发挥想象,采用不同的分法,使学生在对各种各样的四边形进行分类的过程中,感受这些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又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由于“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
数学思维培养
鼓励大胆猜测,培养求异思维,促进创新
一个科学家发现知识和取得成果的过程基本上是一个凭借直觉提出各种猜测进行实践验证、揭示知识规律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发表不同观点和独特见解,允许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使学生不仅获取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完”三角形的分类”后,教师可拿出一个装着三角形的纸袋,使三角形只露出一个角,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三角形。
当露出的是直角或钝角时,学生立即判断是直角或钝角三角形,而当露出的是锐角时,学生无法确定是什么三角形。此时教师可以问:“为什么无法决定?”大家说说理由,教师给予肯定。这时有某同学提出这样的观点:“如果是一个等腰三角形,那么它一定是锐角三角形。”理由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因为任何一个三角形不能有两个直角或钝角。现在它的顶角是锐角,所以能肯定它是锐角三角形。我在表扬该同学后,话锋一转又说:“你怎么就能肯定它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呢?假如是底角,那么又是怎样的情况?请大家课后讨论讨论。”
激发兴趣,诱发创新
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新知切入点的动力和源泉,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知识产生兴趣,就会有强烈的参与欲望,也会马上表现出来。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随意说一个数,老师便可以很快地判断出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你们信不信?可以试试看。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想难倒老师,便说出一个又一个的数,有的同学甚至说出爸爸的手机号码。结果老师一一做出了准确的判断。
以上就是
小编为您整理如何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进入
栏目查看。
学霸君是专注于中小学生在线一对一辅导、人工智能、拍照搜题的学习平台。旗下学霸君1对1严选全国好老师,为学员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辅导包含高中、初中、小学全科目。学习新场景+智能大数据分析,让中小学生更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学习更高效。